[发明专利]一种油桐的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3351.9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发;王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桐的种植方法,步骤是:(1)整地取土:按株行距挖穴,挖出的土壤堆置在穴下方,晾干,挑除石块、草根、植物种子;(2)营养包制备:取出的晾干粉碎的土装入麻布袋中,在麻布袋中添加淀粉类保水剂、生物碳颗粒、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桐枯,各物质在营养包内混合;(3)营养包放置:在穴下方堆土位置刮去地表植被,刮去的草皮放置在挖好的穴内,将营养包放置在刮去植被的裸地上面;(4)种子处理: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在温水中浸泡,选取沉入水中的种子备用;(5)播种:在每个营养包中心,种植处理后的种子;(6)全苗与间苗:种子出土后,进行间苗与补苗。本发明解决了油桐传统种植过程中适宜种植区狭窄、营养生长不良、存活率不高,中耕除草与水土流失相互矛盾的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桐 种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植物油桐的种植方法,其步骤是:(1)整地取土:按株行距3m×3m挖穴,穴与穴为品字形排列,穴长0.8-1.2m,宽0.4-0.6m,深0.4-0.6m;挖出的土壤堆置在穴下方,晾干,挑除石块、草根、植物种子,粉碎土块;(2)营养包制备:将步骤(1)取出的晾干粉碎的土装入1m×1m大小的麻布袋中,同时在麻布袋中添加接枝聚CM化淀粉类100-150g,生物碳颗粒50-100g,粉碎后的玉米秸秆1-2kg,桐枯500g,各物质在营养包内充分混合,将营养包封口;(3)营养包放置:在穴下方堆土位置刮去地表植被1m×1m,刮去的草皮放置挖好的穴内,将营养包放置在刮去植被的裸地上面;(4)种子处理: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在50-60℃温水中浸泡12-14小时后,选取沉入水中的种子备用;(5)播种:在每个营养包中心部分,相隔4-5cm种植处理后的种子,种子种植深度13-16cm,靠近营养包下半部分;(6)全苗与间苗:种子出土后,进行一次补苗,凡是缺株或生长细弱的,在阴雨天移苗补植;每个营养袋上两株苗均盛生长良好的,要间掉一株,留作补苗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7335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