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区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7314.0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1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金圣峣;魏珍珍;郑小盈;胡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7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尹丽云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区分方法,移动终端在发生RLF事件后,判断发生RLF事件的原因,判断方法为步骤A或步骤B的方法:步骤A、利用发生RLF事件与重新建立RRC链接之间的时间差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如果时间差大于时间T1,则认为存在覆盖漏洞,否则认为没有覆盖漏洞;步骤B、终端对其发生RLF后测量到的所有RSRP进行判断,如果存在连续N次RSRP小于门限值,或者在时间T2内;且平均的RSRP小于门限值,则认为RLF是由覆盖漏洞造成,否则是由切换参数设置造成。本发明提出的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区分方法,可在移动鲁棒性优化过程中,对于由于非切换参数设置导致的RLF进行区分,从而避免了对切换参数进行不必要的调整,提高了移动鲁棒性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失败 原因 区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区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移动终端进行RLF原因判断,当终端在进行RRC重建或NAS恢复时,在消息中加入一个指示位,来区分RLF的原因是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还是覆盖漏洞;移动终端在发生RLF事件后,判断发生RLF事件的原因,判断方法为步骤A的方法或步骤B的方法:步骤A、利用发生RLF事件与重新建立RRC链接之间的时间差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如果时间差大于设定时间T1,则认为存在覆盖漏洞,否则认为没有覆盖漏洞;步骤B、终端对其发生RLF后测量到的所有RSRP进行判断,如果存在连续N次RSRP小于门限值,或者在设定时间T2内;且平均的RSRP小于门限值,则认为RLF是由覆盖漏洞造成,否则是由切换参数设置造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未经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4731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