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氧化镍-二氧化钛基光致储能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412.7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明;练慧勤;邵海波;王慧娟;张鉴清;曹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9/20 | 分类号: | H01G9/20;H01G9/042;H01M1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镍-二氧化钛基光致储能方法及其装置。在碱性溶液中,放置有在ITO基底的导电面上依次制备有TiO2多孔膜,再在TiO2多孔膜上沉积Ni(OH)2膜的双膜工作电极,在双膜电极的一侧放置有Pt对电极构成,两个电极用导线连接。在紫外光hv辐射下,利用两个电极的电位差,推动电子从外电路转移到Pt对电极,与氧化性的物质反应而消耗掉,可以减少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空穴将Ni(II)氧化为Ni(III)氧化效率,从而提高装置的氧化能的储存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氧化 氧化 钛基光致储能 方法 及其 装置 | ||
【主权项】:
1. 一种氢氧化镍-二氧化钛基光致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ITO基底的导电侧面上,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多孔膜,溶胶-凝胶中TiO2的含量为0.1—100g/L;(2)采用电沉积法,以0.1-10mA/cm2的电流密度在TiO2多孔膜上沉积10-1000秒,得到Ni(OH)2膜,从而获得Ni(OH)2-TiO2双膜工作电极;(3)将Ni(OH)2-TiO2复合膜电极置于碱性溶液中,将复合膜电极与Pt对电极短接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辐射,TiO2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通过外电路与空穴分离,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空穴可以将Ni(II)氧化为Ni(III),从而实现氧化能的储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9541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