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煎煮中药用的中药先煎后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8415.0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5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仝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小林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煎煮中药用的中药先煎后下机构,属于中药汤剂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含有:桶盖翻转部,由煎煮桶盖、壳体桶和铰链组成,用于加入先煎的药和水;药液加热部,位于所述壳体桶下底上;中药煎煮部,是一个放在中药加热部上端面的煎煮桶;药液挤压部,用一个手柄控制活塞杆穿过煎煮桶盖后,利用活塞向煎煮后的药物加压,并通过环形磁铁把活塞固定在煎煮桶盖下方;中药后下部,有一个穿过煎煮桶盖后,用以下药的活塞缸,用另一个手柄在活塞缸内带动活塞,使下端的挡板向下运动,把后下的药下到煎煮桶中;药液过滤部,由过滤网和桶管接口零件构成,把煎煮桶中的药液引到壳体桶外,所述药液加热部,则环绕在药液过滤部外;本实用新型真实完整的再现传统中药的煎煮操作,而且也保留了中药药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 ||
搜索关键词: | 煎煮 药用 中药 先煎后下 机构 | ||
【主权项】:
1、煎煮中药用的中药先煎后下机构,其特征在于,含有桶盖旋转部、中药煎煮部、中药后下部、药液挤压部、药液加热部以及药液过滤部,其中:桶盖旋转部,含有:壳体桶(7),煎煮桶盖(4)和与煎煮桶盖(4)连在一起的铰链(18)以及支撑杆(19),所述煎煮桶盖(4)通过安装在与壳体桶(7)紧密连接的支撑杆(19)上的铰链(18)相对壳体桶(7)作翻转运动;中药煎煮部,是一个盛放中药和水的煎煮桶(5),所述煎煮桶(5)位于放在所述壳体桶(7)底部的药液加热部上端面上;药液挤压部,含有:手柄(1a)、活塞杆(2a)、活塞(17c)、环形磁铁(12d)与环形磁铁(12e),其中:活塞杆(2a),呈“∏”字型,上端面与所述手柄(1a)的下端相焊接;活塞(17c),盖在煎煮桶(5)上端面,能沿着所述煎煮桶(5)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活塞(17c)的上端面与穿过煎煮桶盖(4)的所述活塞杆(2a)的下端面相焊接。环形磁铁(12d)的下端面和环形磁铁(12e)的上端面互相吸引,而环形磁铁(12d)的上端面吸附在所述煎煮桶盖(4)的底面,而环形磁铁(12e)的下端面吸附在活塞(17c)的上端面上;中药后下部,含有:手柄(1b)、活塞杆(2b)、活塞(17a)、活塞(17b)、挡板(6)、活塞缸(3)、环形磁铁(12b)和环形磁铁(12c),其中:活塞杆(2b),上端部与所述手柄(1b)螺纹连接;所述活塞(17a)、活塞(17b)、挡板(6)从上到下依次与所述活塞杆(2b)同轴紧密连接,而且,活塞杆(2b)在活塞缸(3)内上下移动时,活塞(17a)、活塞(17b)随之在活塞缸(3)内壁上下依次移动,当手柄(1b)在最上端位置时,挡板(6)的呈倾斜形的上端面把所述活塞缸(3)的底部封闭;环形磁铁(12b)和环形磁铁(12c),其中,环形磁铁(12b)套在所述活塞缸(3)的下端部,环形磁铁(12c)套在挡板(6)的外侧面上,环形磁铁(12b)的上端面吸附在活塞(17c)的下端面上,而环形磁铁(12b)的下端面和环形磁铁(12c)的上端面互相吸附;药液过滤部,含有:过滤网(11)、面上有槽的过滤网盖(10)、桶管接口零件(14)、环形磁铁(12a)、药液导出管(15)、截止阀(16)以及铆钉(9),其中:桶管接口零件(14),由桶管接口构成,用铆钉(9)铆接在所述煎煮桶(5)的底部;药液导出管(15)和所述桶管接口的下端螺纹连接;截止阀(16),接在所述药液导出管(15)的出口端;环形磁铁(12a),内套并吸附在所述煎煮桶(5)药液出口处,并压在桶管接口零件(14)上;过滤网(11),嵌在所述环形磁铁(12a)内,上部有一个受所述环形磁铁(12a)吸附的过滤网盖(10);药液加热部,是一个环形的电磁加热器(8),同轴的套在所述桶管接口零件(14)的外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小林,未经仝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2007841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