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精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9748.7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姚银弟;徐兴智;张治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00 | 分类号: | B63C3/00;B63B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012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精度控制方法,当船坞内两条船同时在建,但施工周期不同,在一条船出坞时,另外一条船需要起浮一次,并进行二次落墩定位,继续在船坞建造,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舰船基本状态计算;②限位工装配置;③配载布置及压载重量和位置④测量控制;⑤缆绳布置;⑥上浮控制;⑦落墩控制。本发明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精度控制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大型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的精度难控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舰船的建造速度。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 船坞 内起浮 二次 定位 精度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①计算舰船的基本状态,根据起浮前10日提供的舰船实际装载进度进行重心和浮态计算,并查询起浮当日的最高潮位以确定起浮时间;②配置限位工装,包括艉部固定装置两套、艏部固定装置和艏部限位装置,舷部限位装置两套:其中,艉部固定装置利用两个舵杆孔定位,其结构包括管子、第一限位基座、斜撑和肘板,该管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船坞底部,并用斜撑和肘板进行加固,第一限位基座固定在舵机平台上,管子通过所述的第一限位基座穿过舰船艉部的两个舵杆孔;艏部固定装置包括焊接固定在船坞底部的管子和固定在舰船艏部的限位套组成,限位套套于管子上并可顺管子上下移动,艏部限位装置利用定位销和第二限位基座配合定位,第二限位基座开有喇叭口,固定在船体底部的中心线处且喇叭口向下与所述的定位销对应,该定位销固定在船坞底部且尖端向上;舷部限位装置两套,每套包括立柱和支撑工装,所述的立柱垂直固定在靠近船舷的船坞底部,立柱的中部通过多个斜撑固定在船坞坞壁上,立柱和船体接触处位置垫木板;③布置配载,根据步骤①计算的重心和浮态布置压载水和压铁,要求船舰起浮时纵倾小于50mm,横倾小于5mm;④在船坞岸边舰船艏部和艉部处各放置一台全站仪,在船舰的中部岸边放置一台经纬仪,并在舰船的艏部和艉部分别布置缆绳,由全站仪测定舰船上下浮动的距离、中心线的位移和纵倾的幅度,经纬仪测定舰船的前后位移;⑤上浮舰船,并随时观察舰船的纵倾和横倾状况,根据全站仪和经纬仪的测量情况调整舰船上的压载,并及时调整缆绳的松紧,保持舰船相对稳定;⑥将旁边已建造完毕的船舶拖出船坞并关闭坞门,向坞外抽水,使舰船下浮,不间断观察纵倾和横倾数据,利用缆绳进行调整,待舰船下浮至距离龙骨凳1米左右暂停抽水,调整舰船至平衡状态,确定无误后继续抽水下浮,直至舰船下沉至起浮前状态,拆除各限位工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974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