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6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十字轴式万向节-CN201510387448.8有效
  • 荻原信行;安田要;梅田三奈生;力石一穗;日比野正;水野浩树;井上雅裕;五十岚正治;立胁修;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07-23 - 2018-02-23 - F16D3/2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十字轴式万向节,根据该十字轴式万向节的构造,事后也能够容易地判定因碰撞事故或驾驶操作的失误而向万向节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在构成万向节叉(12c)的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形成从这些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侧观察时的形状为直线状的突条(20)。若作用过大的转矩,导致结合腕部(15c)塑性变形,则突条(20)从直线状变成非直线状。根据该变化,能够容易地确认包含万向节叉(12c)在内的十字轴式万向节被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另外,将结合腕部(15c)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设为D、将这些结合腕部(15c)的轴向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以满足3<L/D≤4的方式限制万向节叉(12c)的各部分的尺寸。
  • 十字万向节
  • [实用新型]冲击吸收式转向轴-CN201220628314.2有效
  • 小森宏道;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11-23 - 2013-09-11 - B62D1/19
  • 实现能够平滑地进行由伴随着二次碰撞的冲击载荷引起的外轴(12a)与内轴(13)的轴方向的相对移位的冲击吸收式转向轴。将内轴(13)的大直径部(16a)的顶端部,以伴随着在二次碰撞时施加的冲击、外轴(12a)与内轴(13)能够在轴方向上相对移位的嵌合强度,内嵌固定(即,从内侧嵌合固定)于所述外轴(12a)的小直径部(14)的基端部。在所述大直径部(16a)的顶端部外周边缘设置倒角部(21),越朝向该大直径部(16a)的顶端边缘,该大直径部(16a)的外径变得越小。由此,在所述两轴(12a)、(13a)彼此的组装时,防止该大直径部(16a)的顶端边缘卡住所述小直径部(14)的内周面。
  • 冲击吸收转向
  • [实用新型]十字轴式万向接头-CN201220627880.1有效
  • 森山诚一;前田笃志;重田泰志;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11-23 - 2013-09-04 - F16D3/41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十字轴式万向接头,实现十字轴(9)的轴部(14、14)难以从轭(8c)的结合腕部(11a、11a)的圆孔(12、12)脱离的结构,谋求组装入了上述十字轴(9)的十字轴式万向接头的可靠性以及耐久性的提高。通过在上述轭(8c)的1对结合腕部(11a、11a)中、将形成有上述各圆孔(12、12)的部分的周向两端部向径向内方折弯,而设置折弯部(28、28)。由此,在上述两结合腕部(11a、11a)中,是在轴向上形成有上述两圆孔(12、12)的部分的周向两端部内侧面,同样向比周向中间部内侧面靠径向内部突出。
  • 十字万向接头
  • [发明专利]转向柱及其制造方法-CN201280001242.1有效
  • 长泽诚;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10-10 - 2013-07-03 - B62D1/16
  • 本发明实现使中空圆管状的转向柱(10b)的一部分的厚度变薄的同时确保强度的构造。在铁类材料制的圆筒状部件(19)的前端部实施拉深加工,使前端面的内径比圆筒状部件(19)中的位于主体部分(18)的后端面所形成的部分的内径侧的部分的内径小。而且,将圆筒状部件(19)的偏前端部分插入向模具(23)的外侧面(24)开口的插入孔(25),使偏前端部分向模具(23)内突出。将轻合金的熔融金属送入模具(23),并成形主体部分(18)。从模具(23)取出之后,在圆筒状部件(19)中的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前端部内周缘和主体部分(18)之间的内径侧部分实施切削加工,使圆筒状部件(19)的至少偏前端部分的内径成为主体部分(18)的内径以上。
  • 转向及其制造方法
  • [实用新型]转向装置-CN201220628281.1有效
  • 森山诚一;阿部正一;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11-23 - 2013-06-12 - B62D1/16
  • 实现能够相对于车体稳定支撑外柱(13a)、进而能够防止在该外柱(13a)上产生裂痕以及弯曲等的转向装置。中空管(50),对钢板制或者铝合金制的板状的原料进行弯曲形成而使两端边缘部彼此互相对接,并将该两端边缘部焊接。通过对该中空管(50)的轴方向靠后端部分实施挤压成型,形成具有挤压成型部(51)的中间构件(52)。外柱(13a)的焊接部(53),位于没有配置于柱侧托架(40)的两被夹持部(44、44)的位置,在将所述中间构件(52)配置于成型模具内的状态下,通过液压成型加工而制造。
  • 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伸缩式转向装置-CN201280001243.6有效
  • 藤原健;濑川彻;南方隆宏;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08-27 - 2013-06-12 - B62D1/19
  • 在进行方向盘的前后位置调节作业时,降低使驾驶员感到的不舒服等,防止因通过极大的力进行调节操作而使支承托架向前方脱离。在前后方向长孔(25a)的内侧安装有弹性套筒(35),将调节杆(19a)插通在弹性套筒(35)的内侧。在弹性套筒(35)的前后两端部外周面和前后方向长孔(25a)的前后两端部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36)。随着方向盘的前后位置调节,调节杆(19a)朝向前后方向长孔(25a)的前后方向端部快速地位移,并快速地与弹性套筒(35)的前后方向端部的内周面碰撞时,间隙(36)增大弹性套筒(35)的所述端部的弹性变形量,来缓和从调节杆(19a)向前后方向长孔(25a)的所述端部的内周面施加的冲击。
  • 伸缩转向装置
  • [实用新型]转向柱用支撑托架及转向装置-CN201220576212.0有效
  • 圷直人;长泽诚;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11-05 - 2013-04-24 - B62D1/16
  •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柱用支撑托架及转向装置,通过对支撑托架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下功夫,从而以低成本实现转向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把安装板部(24)、支撑板部(25)、连续部(26)通过对一张板状的坯料实施塑性加工而一体形成。支撑板部(25)的上端缘与安装板部(24)的宽度方向内端缘相连,支撑板部(25)的下端缘为自由端,连续部(26)具有设置成搭在安装板部(24)彼此间的状态的连续部元件,连续部元件的宽度方向两端缘分别与安装板部(24)的宽度方向内端缘中的作为配置有支撑板部(25)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靠前端的部分相连,该连续部元件具有越是从其宽度方向两端缘朝向宽度方向内侧越朝前方或后方倾斜的形状。
  • 转向支撑托架装置
  • [发明专利]转向柱的支承构造-CN201280000772.4有效
  • 藤原健;濑川彻;南方隆宏;定方清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07-25 - 2013-04-03 - B62D1/19
  • 使车身侧托架(23a)的下表面与柱侧托架(22a)的上表面不会强烈地互相摩擦,将脱离载荷的绝对值和偏差抑制为较小,并且不会使转向装置的设计上的自由度下降地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充分地保护驾驶者。将用于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调节棒(27)设置在转向柱(6b)的上侧。将二次碰撞时施加于柱侧托架(22a)的力矩抑制为较小,减轻该柱侧托架(22a)与车身侧托架(23a)的互相摩擦部的摩擦,将脱离载荷抑制为较低。另外,消除突出在比转向柱(6b)靠下方的位置的部分,保护驾驶者的膝部。
  • 转向支承构造
  • [发明专利]转向柱用支承装置-CN201180002109.3有效
  • 南方隆宏;梅田三奈生;立胁修;定方清;濑川彻;藤原健;西村信幸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1-10-21 - 2013-03-06 - B62D1/19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柱用支承装置,其实现在二次碰撞时用于使方向盘向前方稳定地位移的调整容易,而且,能够谋求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且能够进一步降低脱离负荷并使其稳定的构造。通过焊接结合分别为金属板制的柱侧托架(12b)及卡定构件(53)。在该卡定构件(5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经由立起部(55)设置有左右一对檐部(56)。而且,在这些檐部(56)的下表面和柱侧托架(12b)的上表面之间,使卡定切口(45)的两侧部分在发生二次碰撞时能够脱离地卡合在构成车身侧托架(11)的金属板的一部分。
  • 转向支承装置
  • [发明专利]转向柱装置-CN201280000036.9有效
  • 森山诚一;柴崎弘;定方清;萩原圣一;渡边将司郎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2-01-20 - 2013-01-30 - B62D1/18
  • 本发明实现一种如下转向柱装置的构造:能够防止在二次碰撞时转向柱(6c)向上方位移,且与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无关地使转向柱(6c)与调节杆(18b)的顶端部之间的距离(D)相同。通过使设于调节杆(18b)的基端部的卡定臂(40)的顶端部同设于支承板部(23a)的卡定片(41)的卡定凹槽(42)卡合,将调节杆(18b)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卡定凹槽(42)的形成方向为如下方向:在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为上方时,卡定凹槽(42)的上端部与卡定臂(40)的顶端部卡合,在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为下方时,卡定凹槽(42)的下端部与卡定臂(40)的顶端部卡合。
  • 转向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