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CN201410472729.9有效
  • 大石浩二;河野谦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4-09-16 - 2017-09-08 - B62D35/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底罩的安装构造,其能够使从车辆前方导入的空气沿着车身底罩的上下表面顺畅地流动、并使该空气气流在其整流未受到设置于与后部的车身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上下方向脚部妨碍的情况下向车辆后方流动、能够减小车辆行进时的空气阻力。车身底罩(3)的安装构造具有覆盖车身下侧的发动机室(E)的平面状的基本面部(31),并且在后缘部(3b)具有与前悬架(4)之间进行安装的安装部(D),在安装部(D)上设有在基本面部(31)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脚部(32),其中,上下方向脚部(32)的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面的局部(32a)被沿车辆上下方向切掉。
  • 车身安装构造
  • [发明专利]车辆用发动机罩-CN201510163105.3有效
  • 吉田正敏;石飞秀树;大石浩二;山崎刚志;小堀昌雄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2015-04-08 - 2017-06-13 - B62D25/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该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内板(1)的坯料的0.2%屈服强度在组装于车辆用发动机罩后并且结束涂敷烧制后的状态下为70MPa以上且100MPa以下,外板的坯料的0.2%屈服强度为150MPa以上。外板由JIS5000系或者6000系的铝合金制板材构成,内板(1)由JIS3000系的铝合金制板材构成。内板(1)具有在除了边缘部之外的中央部配置的帽檐型的多根主加强筋。当将所述内板的坯料的单轴拉伸变形时的断裂伸长率设为δ时,在与所述主加强筋正交的剖面形状中,由从所述中央部的表面突出的凹部或者凸部的剖面线长L、以及直线连接凹部或者凸部的端部而成的线段的线长L0(变形前的坯料长度)决定的伸长量(L‑L0)/L0为0.4δ至0.6δ。
  • 车辆发动机
  • [发明专利]冲击吸收件的制造方法和冲击吸收件-CN201510008133.8有效
  • 大石浩二;后藤阳一;麻生雅宏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5-01-07 - 2017-04-26 - B29C51/10
  • 本发明提供能用真空成型或者压空成型得到适合吸收冲击的树脂厚度分布的冲击吸收件的制造方法。一种冲击吸收件,其配设在汽车的车身构件和汽车表面侧的内外饰件之间,在该冲击吸收件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改变层叠间距对成型模具进行积层造型,将成形上述突起部的凹模部的内侧面形成为阶梯状,使上述突起部的侧面的阶高越向上述突起部的顶端变得越小,该成型模具在成形上述基底部的平坦部上设有凹陷状的上述凹模部,接着,向上述成型模具上导入被加热软化的树脂片材,通过真空成型或者压空成型,使上述突起部的侧面形成为大致阶梯状,且树脂的厚度形成为越靠近上述突起部的顶端变得越小。
  • 冲击吸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后柱结构-CN201410255042.X有效
  • 望月晋荣;大石浩二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4-06-10 - 2017-04-12 - B62D25/04
  • 提供了一种后柱结构,其能够确保后门撞销增强件、后座撞销增强件以及安装有后门撞销增强件和后座撞销增强件的后柱的高刚性,并能够实现这些构件的轻量化,进而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根据本发明的后柱结构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门撞销增强件(130)和后座撞销增强件(140),后门撞销增强件包括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设置为垂直状的基面(132)以及从基面的上端和下端向后方延伸的顶面(134)和底面(136),后座撞销增强件布置在由后门撞销增强件的基面、顶面和底面包围的区域。
  • 结构
  • [发明专利]冲击吸收件-CN201580001188.4在审
  • 大石浩二;后藤阳一;田内英树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5-04-21 - 2016-02-24 - B60R21/04
  •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率地传递外部施加的力并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能量的冲击吸收件。所提供的冲击吸收件使得能够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获得适合于吸收冲击的树脂厚度分布。该冲击吸收件布置在机动车的车体构件与位于该车体构件的表面侧的内装材料或外装材料之间,该冲击吸收件包括:基部,其固定于所述车体构件侧;突起部,其具有多个,形成为从所述基部突出且具有顶面的中空锥台状;肋,其从所述突起部的外周面突出且从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基部,呈直线状;以及小突部,其形成有至少一个,从所述顶面突出。
  • 冲击吸收
  • [发明专利]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CN201410748893.8有效
  • 大石浩二;河野谦;细见祐介;伊藤研作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4-12-09 - 2015-06-10 - B62D25/20
  • 本发明提供车辆后部的下端构造,积极引起气流在后保险杠的后端部剥离,抑制产生紊乱的流动而使气流顺畅地流向车辆后方,减小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在后保险杠设有配置在车辆下端的第1平面部和与第1平面部后端连续配置且具有与第1平面部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的第2平面部,第1平面部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距其车辆后端80mm以上的长度,配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第1平面部比第2平面部长,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相对路面的角度彼此不同,第1平面部相对路面的角度为0°~10°,第2平面部相对路面的角度为45°~170°,大于第1平面部的角度,以第1平面部和第2平面部的角度变化较大,即处于35°~170°这样的设定条件,形成后保险杠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下端部的形状。
  • 车辆后部下端构造
  • [发明专利]车体后部结构-CN201410204229.7有效
  • 望月晋荣;大石浩二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4-05-14 - 2014-11-26 - B62D25/08
  • 提供了能够获得高的扭转刚性和振动性能的车体后部结构。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结构构造为如下的车体后部结构(100),其包括构成车辆后部的后尾门用开口部(100a)的下方的车室内面的后围板(110)。后围板具有从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纵壁部(112)和从纵壁部的上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上面部(114),纵壁部为随着向上方延伸而向前方逐渐倾斜的曲面状,所述车体后部结构还包括从车辆后方侧安装至后围板的上面部并且与后围板形成闭合截面的尾端构件(130)。
  • 车体后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后部的结构-CN201310272606.6有效
  • 望月晋荣;大石浩二 - 铃木株式会社
  • 2013-07-01 - 2014-02-12 - B62D25/08
  • 车身后部的结构。能够通过联接尾端梁来增加后门开口部的环形闭合截面结构的左右两侧的下侧角部的刚性、减小车身(在车身中,环形闭合截面结构的位于左右两侧的部分发生扭曲)的扭转变形、提高车辆的驾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在车身后部(1)的结构中,在包括后灯壳板(4)和后板部(8)的车身后部(1)中设置有后门开口部(2),围绕后门开口部(2)设置有闭合截面结构,后门开口部(2)倾斜地配置成使得下部定位成比上部靠车辆后方。在车身后部(1)的结构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尾端梁(18)联接到闭合截面结构的位于后门开口部(2)的左右两侧的下侧角部(C),延伸到闭合截面结构的下侧角部(C)外侧的隆起部(19)设置于尾端梁(18)的左右两侧,并且隆起部(19)接合到后灯壳板(4)和后板部(8)。
  • 车身后部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