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旋转工具-CN201980084441.5在审
  • 砂边光;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9-12-13 - 2021-07-30 - B25F5/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灵活地判断由于顶端工具的锁定而发生工具主体的过度旋转的可能性的旋转工具。驱动钻(1)具有工具主体(10)、电机(2)和控制器(5)。电机(2)构成为被收容在工具主体(10)中,驱动顶端工具。控制器(5)构成为,按照特定的判断基准,判断是否由于顶端工具的锁定而发生工具主体(10)绕驱动轴线(A1)过度旋转。另外,控制器(5)构成为监视与驱动钻(1)的使用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且,控制器(5)构成为按照驱动钻(1)的使用状态来变更是否发生过度旋转的判断基准。
  • 旋转工具
  • [发明专利]钻孔工具-CN201980084539.0在审
  • 砂边光;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9-12-13 - 2021-07-30 - B23B47/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钻孔工具中用于适宜地判断由于顶端工具的锁定而发生工具主体过度旋转的可能性的合理结构。驱动钻(1)具有工具主体(10)、无刷电机(2)、电流检测放大器、加速度传感器(71)和控制器(5)。电流检测放大器检测与被施加给顶端工具的负荷对应的电机(2)的电流值。加速度传感器(71)检测与工具主体(10)绕驱动轴线的旋转状态对应的加速度。构成为控制驱动钻(1)的动作的控制器(5)构成为,根据电机(2)的电流值来设定向电机(2)的通电角,且构成为根据电机(2)的电流值和加速度来判断是否由于顶端工具的锁定而发生工具主体(10)的过度旋转。
  • 钻孔工具
  • [发明专利]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CN201180033213.9有效
  • 生田洋规;山内宪;花井贵将;三轮正夫;鹈饲智大;若槻周作;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1-07-04 - 2013-03-20 - B25D17/18
  •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安装于冲击工具并对该冲击工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相对于冲击工具的安装状态的改善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安装于冲击工具(101),并对该冲击工具(101)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冲击工具(101)使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钻头(119)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该集尘装置(104)具有:在前端具有粉尘吸引口(141a)的集尘部(141、143);以及与集尘部(141、143)连接且用于将从粉尘吸引口(141a)吸引的粉尘朝下游侧移送的粉尘移送部(146),集尘部(141、143)被工具钻头(119)的轴部(119b)保持,粉尘移送部(146)被工具主体(103)。
  • 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
  • [发明专利]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CN201180033208.8有效
  • 生田洋规;山内宪;花井贵将;三轮正夫;鹈饲智大;若槻周作;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1-07-04 - 2013-03-20 - B25D17/18
  •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对由冲击工具的加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具钻头或作业区域的目视确认性的提高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安装于冲击工具(101),并且对由加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冲击工具(101)使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钻头(119)至少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由此对被加工材料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集尘装置(104)具有集尘部(141),该集尘部(141)的前端作为粉尘吸引口(141a)而开口,并且该集尘部(141)的外廓形状绕工具钻头(119)的长轴形成为不均匀的形状,集尘部(141)的位置能够选择绕工具钻头的长轴的任意的位置而绕钻头长轴变化。
  • 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
  • [发明专利]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CN201180033723.6有效
  • 生田洋规;山内宪;花井贵将;三轮正夫;鹈饲智大;若槻周作;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1-07-04 - 2013-03-13 - B25D17/18
  •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对冲击工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不具备用于安装集尘装置的安装部的冲击工具安装集尘装置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对电动锤(101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电动锤(101)具有工具主体(103)以及拆卸自如地安装于该工具主体(103)的辅助手柄(110),在电动锤(101)安装有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头(119),该电动锤使工具头(119)沿长轴方向呈直线状动作,集尘装置(104)具有:在前端具有粉尘吸引口(141a)的集尘部(141);与集尘部(141)连接且用于将粉尘朝下游侧移送的集尘软管(146);以及保持集尘软管(146)的软管保持部(147),软管保持部(147)能够相对于辅助手柄(110)进行装卸。
  • 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
  • [发明专利]注水式电动工具-CN201210128245.3无效
  • 沼田文年;生田洋规;山内宪;花井贵将;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2-04-27 - 2013-01-09 - B24B37/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水式电动工具,其供水管不妨碍加工作业,以此提高加工作业效率。在该注水式电动工具的用于收装电机(11)的壳体(10)上突出设置有把手(20),该把手大致与电机的输出轴(12)垂直相交,注水式电动工具(1)还具有:主轴(16),该主轴与该输出轴平行设置,转动动力由该输出轴传递给该主轴,该主轴从上述壳体的端部(19)突出出来;圆盘状工具(50),其安装在主轴上,在端部(19)设置有注水通道(16A)。在壳体的端部和把手的突出设置一侧的端部(20A)之间设置有保持部(40),由其将向注水通道供水的供水管(41)保持为架设状态。
  • 注水电动工具
  • [发明专利]作业工具-CN201110415753.5有效
  • 生田洋规;花井贵将;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1-12-09 - 2012-07-11 - B25F5/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其减速机构不存在齿隙。该作业工具具有行星减速机构(131),行星减速机构(131)具有:驱动部件(135),其被动力源(111)驱动而转动;从动部件(139),其与驱动部件(135)设在同一轴线上且能转动,顶端工具(119)还连接在其上;中间部件(137),其设在驱动部件(135)和从动部件(139)之间。其中,中间部件(137)为行星部件,驱动部件(135)被驱动而转动时,在作用于中间部件(137)和驱动部件(135)之间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中间部件(137)至少产生自转,以此对驱动部件(135)的转动进行减速并将转动动力传递给从动部件(139)。
  • 作业工具
  • [发明专利]动力工具-CN201080043345.5有效
  • 德永学;伊藤晃浩;平林伸治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0-08-19 - 2012-07-11 - B24B23/00
  • 在具备现有的牵引传动式无级变速器的螺钉紧固器中驱动源、无级变速器以及主轴同轴配置。在本发明的动力工具中,即使主轴与驱动源的输出轴不同轴配置而是在平行或交叉的状态下配置,也能够应用无级变速器。在安装有砂轮(37)的主轴(36)相对于电动机(34)的输出轴(34a)交叉的圆盘研磨机(30)中,将3点压接式的无级变速器(1)夹装于电动机(34)的输出轴(34a)与减速用的锥齿轮列(35)之间。并且,将具有高牵引系数的牵引润滑脂用作牵引传递机构的润滑剂。通过在变速器壳体(41)内设置润滑脂贮存部(60)或使毛毡件(63、64)与压接部位滑动接触等,实现以少量的牵引润滑脂进行高效的润滑。
  • 动力工具
  • [发明专利]作业工具-CN201110399425.0有效
  • 鹈饲智大;松浦祐太;花井贵将;纸元顺平;伊藤晃浩 - 株式会社牧田
  • 2011-12-01 - 2012-07-04 - B25F5/00
  • 本发明提供的作业工具具有驱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该作业工具通过电动螺丝刀头,对被加工材料实施加工作业。动力传递机构包括,驱动侧部件、被驱动侧部件、接合部、检测机构和控制部。驱动侧部件被驱动电机驱动回转。被驱动侧部件用于支撑保持头端工具。通过操作者施加按压力,被驱动侧部件和头端工具共同向驱动侧部件接近,由此接合部使驱动侧部件与被驱动侧部件相互接合。检测机构对所述被驱动侧部件的动作状态进行检测。控制部基于检测机构检测的被驱动侧部件的动作状态,可被设定为第1控制模式和第2控制模式。本发明提供的结构,能够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磨损,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
  • 作业工具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