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杯纺纱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8218930.1 申请日: 1988-09-30
公开(公告)号: CN2036958U 公开(公告)日: 1989-05-03
发明(设计)人: 刘见东;姜洋波 申请(专利权)人: 国营川江仪器厂;石家庄市纺织研究所
主分类号: D01H1/12 分类号: D01H1/12;D01H7/7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纺纱机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械产品,它属于自由端纺纱设备。

现有的转杯纺纱机械设备(如捷克的BD-200型,西德的RU-11型,日本的SH-6T型)其纺纱器转杯的传动结构如附图一俯视示意图所示,纺纱器1中的转杯2的高速旋转是靠其转轴3与扁平传动带4接触产生摩擦力而实现的,扁平传动带4和转轴3的压力是靠加压轮5在扁平传动带上施加压力产生的,托轮6从下面托住转轴,是转轴、转杯的支承定位装置,7是滚珠轴承。其不足之处是:长20余米的扁平传动带4由装置在车头内的主电动机传动,整个传动系统包括复杂的张紧、变速、导向、加压等机构,这套传动系统用了上千只高速滚珠轴承,它具有传动结构复杂、整机功耗大、成本高、噪音大的缺点;由于该装置是靠摩擦使转杯产生高转速,而多个加压轮5施加在扁平传动带4上的压力差是不可克服的,从而使各转杯具有较大的转速差,它导致整机成纱品质变化较大;不难看出由于该传动系统复杂,因而故障率高,且一旦某个机构发生故障,将引起整个传动系统停止运行,这将使得成百个纺纱器失去纺纱功能,整机效率将受到明显影响;该传动系统中的扁平传动带和高速滚珠轴承使用寿命低,更换也极不方便,给用户增加了较大的维修费用开支;它的另一个缺点是当转杯速度高于45000r/min时,挡车工很难实现人工接头操作。美国专利(1983年12月20日4420926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由单个电动机拖动的捻锭子装置,它的目的在于解决由一个二极电动机直接拖动一个环锭纺纱机的捻锭子,其不足之处是此种装置不能应用在比环锭纺纱机捻锭子转速高几倍的转杯纺纱机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械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纺纱机所有纺纱器中的转杯都分别由一个单独的电动机传动;转杯安装在电动机转子轴上;采用可调频中频变频电源作为电动机的电源;采用中频电动机以及在每个纺纱器上都安装了电动机启停开关。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

附图二是转杯纺纱机转杯传动示意图,它的结构特征是纺纱器1中的转杯2安装在中频电机3的转子轴上,由中频电动机拖动转杯高速旋转,它不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扁平传动带,从而使整机结构大为简化,不仅降低了整机造价和功耗,而且还减少了整机噪音。中频电动机3经引出线4和电动机启停开关5与纺纱机机头中的可调频中频电源相联通,该中频电源的频率在500-1800HZ范围内可调,从而保证了中频电动机转速在25000-100000r/min范围内可调。由于本实用新型转杯纺纱机采用同一规格的中频电动机,并且由同一频率的电源供电,使得各转杯转速基本一致,降低了转杯的转差度,从而改善了整机成纱品质指标。通过简单的调频即可实现转杯速度的调节为纺纱工艺参数的改变带来极大的方便。本实用新型转杯纺纱机比现有技术中的转杯纺纱机少用了上千只高速滚珠轴承和昂贵的扁平传动带,除降低了整机造价外,还减少了用户维修费用开支。本实用新型转杯纺纱机克服了扁平传动带集中传动故障率高,以及龙带传动系统故障将导致近百只纺纱器失去纺纱功能的缺点,从而提高了整机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转杯纺纱机在每个纺纱器上安装了电动机启停开关5,挡车工可以在作好接头准备工作后,再揿压开关5启动电动机,趁电动机由低速增至高速的过程中方便地完成人工接头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川江仪器厂;石家庄市纺织研究所,未经国营川江仪器厂;石家庄市纺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8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相对纺纱方法及纺纱机单头结构-88105461.5
  • 倪志仁;倪新昌 - 倪志仁;倪新昌
  • 1988-01-20 - 1989-08-02 -
  • 本发明提供的相对纺纱方法,使自由端纺纱能在一个纺纱机头结构上同时生产二根或多根细纱。成对的加拈器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互相调节、互相平衡,在纺纱过程中控制单纤维充分伸直并使获得均匀的足够的张力,不但能高速纺制低支纱,更适宜于高速纺制高支纱。
  • 一种转杯纺纱机-88218930.1
  • 刘见东;姜洋波 - 国营川江仪器厂;石家庄市纺织研究所
  • 1988-09-30 - 1989-05-03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杯纺纱机,它与现有转杯纺纱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使用扁平传动带(习称龙带)传动纺纱器内的转杯,而是所有纺纱器中的转杯都分别由一个单独的电动机传动,其转速可在25000—100000r/min范围内可调,该机比现有转杯纺纱机少安装上千只高速滚珠轴承,从而简化了整机结构,并具有在高转速下方便的人工接头功能。
  • 微机控制多功能空气变形纱机-88203281.X
  • 冯玉成;郭明杨;景守海;张轲 - 河南省驻马店市化工机械厂
  • 1988-02-13 - 1989-02-01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是一种微机控制多功能空气变形纱机。该机的特点是采用了微机控制的原丝分频压辊喂入机构,不仅能生产单色、混色的皮芯型空气变形纱,而且能生产二色、四色的空气变形纱;该机采用单锭直流电机驱动,生产速度达到300米/分,且可调速,能够适应不同旦数的空气变形纱的生产;为保证成品纱的质量,该机设有断纱自停、满筒自停装置。
  • 尘笼纺输棉通道-87206681
  • 韩守信;王军;殷尚明 - 天津市纺织工业研究所
  • 1987-04-20 - 1988-03-30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尘笼纺纱机的关键部件——输棉通道。本实用新型为铝合金板材加工而成。其作用是在尘笼纺纱机上,当纤维经分梳后,以射流形式高速喷入此输棉通道,使纤维流相对稳定、扩散、减速,最后在尘笼三角区按其相对应的位置边凝聚边加捻成纱。纺出的纱线条干好,成纱质量稳定,减少断头,实现了高速高产。
  • 一种自由端纺纱方法和装置-87106665
  • 吴平;魏宾浩 - 云南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 1987-09-26 - 1988-03-09 -
  • 一种自由端纺纱方法,包括凝聚、加捻、卷绕等过程。其凝聚加捻过程是这样的,用气流将分解后的单纤维吸入凝聚加捻转子(6)的两个以上的凝聚导纤孔(7)(7′)中,并凝聚成纤维束(8)(8′),纤维束(8)(8′)的头端从凝聚导纤孔(7)(7′)的出口吸出与吸入的引纱(16)的尾端搭接上,纤维束(8)(8′)的尾端仍在凝聚导纤孔(7)(7′)内,凝聚加捻转子(6)回转使纤维束(8)(8′)捻在一起纺成纱随引纱(16)一起输出。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 气流纺纱方法和设备-85108991
  • 卡尔·汉兹查克 - 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1985-11-09 - 1986-08-20 -
  • 一种气流纺纱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纤维条被分成单个的纤维,分开以后的纤维材料被送入一股气流中并达到一个收集表面上,在收集表面上进行扭转并从那里引出。根据本发明,纤维材料被放在一个在纱线引出方向移动的收集表面上,连续不断地扭转成为纱线同时从那里引出。单个的纤维在收集表面(70)的运动方向送进去,从而使纤维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在收集表面上。合股的操作工序与纺纱操作工序是分开的,纤维材料是在收集表面上进行成捆和/或合股形成一个具有纱线所要求尺寸的纤维条。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