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RM格栅的张拉装置、张拉加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2403.0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高皖扬;段德馨;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1/12;H01F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禹雪平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rm 格栅 装置 加固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TRM格栅的张拉装置、张拉加固系统及方法,张拉装置包括待张拉TRM格栅,待张拉TRM格栅的两端均设有夹具、定位电磁铁组和张拉电磁铁组;其中,夹具用于夹紧待张拉TRM格栅的端部,定位电磁铁组被构造为通电后对夹具悬浮定位,夹具位于定位电磁铁组的吸附范围内;张拉电磁铁组的一端与定位电磁铁组固定连接,张拉电磁铁组的另一端固定于待加固构件上,张拉电磁铁组被构造为通电后对待张拉TRM格栅产生张拉力;张拉加固系统包括喷射装置和上述张拉装置;张拉加固方法采用张拉加固系统实现TRM格栅增强喷射复合材料的张拉加固。本发明能够为TRM格栅增强喷射复合材料精确施加张拉力,还具有适配性强、装配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TRM格栅的张拉装置、张拉加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喷射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工程用水泥基增强复合材料)的高延性、拉伸应变硬化、多缝开裂的特性,TRM(Texile Reinforced Mortar,织物增强砂浆)格栅增强喷射ECC复合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构件的修复和增强需求中。其中TRM格栅的张拉应力可以给复合材料整体提供更强的抗开裂能力和更优越的整体受力性能,缓解修补层和原受火损伤结构间的界面应力集中,从而延缓甚至抑制界面剥离的发生,实现复合材料格栅的高效利用。然而已有的TRM格栅张拉技术较为粗糙,无法使TRM格栅拉伸到理想的应力水平,不利于TRM格栅增强喷射ECC复合材料发挥其力学性能优势。
同时,现有格栅增强喷射ECC复合材料张拉技术常常要求在构件中设置预埋件,并在张拉后留下一部分张力所需零部件。经检索,申请公开号为CN11150232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预应力FRP网格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待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清理;(2)在结构的表面安装预应力锚具;(3)向结构表面涂抹一层界面剂;(4)将FRP网格的两端分别紧固在预应力锚具中,再张拉预应力锚具;(5)采用聚合物砂浆对FRP网格中部进行封涂,并采用地聚物砂浆对该FRP网格两端进行封涂;(6)在两端地聚物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预应力锚具,并继续养护中部聚合物砂浆至其达到设计强度。但是该发明仍存在以下问题:给构件留下了初始缺陷,进而导致构件和界面内部的残余应力,对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提出一种精确易行,装配化程度高的TRM格栅张拉装置、张拉加固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RM格栅的张拉装置、张拉加固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TRM格栅的张拉装置,包括待张拉TRM格栅,所述待张拉TRM格栅的两端均设有夹具、定位电磁铁组和张拉电磁铁组,所述夹具、所述定位电磁铁组和所述张拉电磁铁组均在所述待张拉TRM格栅的两端对称设置;其中,所述夹具用于夹紧所述待张拉TRM格栅的端部,所述定位电磁铁组被构造为通电后对所述夹具悬浮定位,所述夹具位于所述定位电磁铁组的吸附范围内;所述张拉电磁铁组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电磁铁组固定连接,所述张拉电磁铁组的另一端固定于待加固构件上,所述张拉电磁铁组被构造为通电后对所述待张拉TRM格栅产生张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电磁铁组包括第一定位电磁铁和第二定位电磁铁,所述第一定位电磁铁和所述第二定位电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夹具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定位电磁铁和所述第二定位电磁铁采用同磁极相对的方式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张拉电磁铁组包括牵引端张拉电磁铁和被牵引端张拉电磁铁,所述定位电磁铁组与所述被牵引端张拉电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端张拉电磁铁被构造为在通电张拉前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位置根据待加固构件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端张拉电磁铁通过装配式支架固定于待加固构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24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