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的成品退火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5541.9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崇;程剑南;赖爱玲;马科;吴广奇;刘辉;薛韶钦;侯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F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 铝合金 板带材 成品 退火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的成品退火处理方法,首先测量经冷轧处理的铝合金板带材的导电率,获得测量导电率,然后将测量导电率与导电率X进行对比,当测量导电率大于导电率X时,采用成品退火温度T对所述铝合金板带材进行成品退火,其中导电率X为45~50%IACS范围中的任意值,320℃≤T≤360℃。本发明方法构建了H14状态铝材的导电率‑金属组织‑成品退火温度‑拉伸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可替代现有的热处理试错法,提高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的成品退火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剧增。铝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成型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外壳、盖板、极耳等结构件。铝材经多工序加工、高速冲压减薄制成电池外壳,后续组装后与电池盖板进行激光焊接封装,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因此动力电池外壳对铝材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深冲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要求材料具备优良的激光焊接性能、力学性能,保证电池服役的安全性。
动力电池外壳用铝从早期的1050合金,但是合金强度低,难以满足轻量化减薄的需求。当前主流的3003铝合金具有强度适中、塑性高、焊接性能好、抗腐蚀性强、表面光洁等优良的综合性能,经冲压成形和成品退火处理后抗拉强度波动范围在±5MPa以内。
但是,目前对于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的热处理方法,通常采用热处理试错法来确定合适的成品退火温度,即采用不同的成品退火温度对铝合金板带材进行成品退火处理,然后对成品退火处理后的铝合金板带材进行拉伸试验,获得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后将获得的抗拉强度和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要求的抗拉强度相对比,波动范围在±5Mpa时,说明此时铝材的性能稳定,可以满足电池壳体的需求,而该抗拉强度下的铝材对应的成品退火温度就是合适的成品退火温度。可见,热处理试错法过程繁琐,效率低,直接影响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的成品退火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电导率确定新能源电池壳体用3000系铝合金板带材的成品退火温度,以替代现有的热处理试错法,提高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板带材的成品退火处理方法,首先测量经冷轧处理的铝合金板带材的导电率,获得测量导电率,然后将测量导电率与导电率X进行对比,当测量导电率大于导电率X时,采用成品退火温度T对所述铝合金板带材进行成品退火,其中导电率X为45~50%IACS范围中的任意值,320℃≤T≤360℃。
所述铝合金板带材的处理状态为H14。
所述成品退火温度T为330℃~340℃。
采用涡流电导率测试仪测量板带材的导电率。
所述铝合金板带材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含量:Si=0.1~0.3%,Fe=0.3~0.7%,Cu=0.05~0.20%,Mn=1.0~1.5%,Zn<0.1%,Ti<0.03%,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构建了H14状态铝材的导电率-金属组织-成品退火温度-拉伸性能之间的关联性,铝材的导电率越高,固溶度低和第二相面积占比高,成品退火温度低,抗拉强度更容易达到稳定范围,因此通过导电率预判成品退火温度,可以使铝材更容易满足新能源电池高稳定性能的需求。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热处理试错法,可以更加快捷、高效、准确的确定合适的成品退火温度,进而提高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铝合金板带材的第二相形貌及分布。
图2为对比例1中铝合金板带材的第二相形貌及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55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装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力网络信号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