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3784.5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6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余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禾易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04 | 分类号: | C08L3/04;C08L67/04;C08L89/00;C08L77/00;C08L5/14;C08L5/16;C08L5/08;C08L33/20;C08K5/37;C08K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2 | 代理人: | 肖应国 |
地址: | 102407 北京市房山区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降解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20‑30重量份改性淀粉、10‑20重量份聚乳酸、12‑15重量份蛋白聚酰胺、3‑5重量份山梨醇、5‑8重量份二乙二醇醚、0.5‑1.5重量份甘油单巯基乙酸酯、0.5‑1.5重量份三异辛酸甘油酯、3‑5重量份功能填料高速搅拌,然后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耐热可降解塑料。本发明的耐热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抗冲击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作为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易耗品,其用量大、废弃物回收及处理难度高,尤其是薄的塑料包装易破损难以重复利用而被丢弃,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负担。以淀粉、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被降解,对环境友好,但是其耐热性较差、高温易变形,限制了材料的应用。中国专利CN107603178A公开了一种耐热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纤维素20-52份、改性聚乳酸60-75份、生物降解聚酯5-34份、成核剂0.01-0.08份、功能填料0.03-0.8份。该塑料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好,此外通过对纤维素和聚乳酸进行改性处理提高了塑料材料的耐热性能,但塑料材料的抗冲击性较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热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20-30重量份改性淀粉、10-20重量份聚乳酸、12-15重量份蛋白聚酰胺、3-5重量份山梨醇、5-8重量份二乙二醇醚、0.5-1.5重量份甘油单巯基乙酸酯、0.5-1.5重量份三异辛酸甘油酯投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在175-185℃以600-800rpm的转速搅拌15-20min,然后投入到温度为175-180℃、螺杆转速为100-13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耐热可降解塑料。
甘油单巯基乙酸酯中的硫元素可以与所述蛋白聚酰胺中的硫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增强所述蛋白聚酰胺与聚乳酸、改性淀粉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所述耐热可降解塑料的机械强度。
优选的,一种耐热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为:将20-30重量份改性淀粉、10-20重量份聚乳酸、12-15重量份蛋白聚酰胺、3-5重量份山梨醇、5-8重量份二乙二醇醚、0.5-1.5重量份甘油单巯基乙酸酯、0.5-1.5重量份三异辛酸甘油酯、3-5重量份功能填料投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在175-185℃以600-800rpm的转速搅拌15-20min,然后投入到温度为175-180℃、螺杆转速为100-130rpm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耐热可降解塑料。
所述功能填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生物木聚糖、异丙醇、环己烷按质量比(0.5-1):(1-1.5):5混合后以200-500rpm的转速搅拌3-5min,再加入环己烷质量5-10%的水,以800-1000rpm的转速搅拌10-15min,得到乳液Ⅰ;将β-环糊精、壳聚糖、乳液Ⅰ按质量比(1-2):(3-5):(80-100)混合,以800-1000rpm的转速搅拌5-10min,加入氨水将pH调至中性;再加入四乙酰氧基硅烷、氨水,所述四乙酰氧基硅烷、氨水与乳液Ⅰ的质量比为(1-2):(0.5-1):10,以800-1000rpm的转速搅拌15-20h;结束后,加入乳液Ⅰ质量30-50%的丙酮以200-500rpm的转速搅拌5-10min;离心、取沉淀水洗,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功能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禾易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禾易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