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物联数据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6711.0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翰;李濮实;范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10/10;G16Y10/35;G16Y20/20;G16Y4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丁彦峰 |
地址: | 572024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数据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智慧物联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后端业务系统服务数据,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并将加工后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处理模块,通过分析具体应用,抽象各业务,将单个业务功能对应形成一微服务,并支撑微服务的运行;API网关,用于处理包括负载均衡,缓存,路由,访问控制,服务代理,监控事项。本发明提供的智慧社区数据平台可扩展,支持分布式部署双机热备机制,满足系统高可用性的要求;高并发支持快捷扩张应用,提升系统处理能力,满足并发请求;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物联数据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社区管理平台通过后台管理终端将社区现场的各个设备如:监控设备、门禁、道闸设备和报警设备直接连接在后台上进行统一管理,这样需要后台配备多个接口,造成后台管理量变大,而且设备在增减的时候还需要重新对该区域与后台之间的线路进行规划,并且新增设备需要通过后台调试,后台一般安装在物业处,设备一般安装在现场,需要人协同完成,效率低下提高了成本且容易出错。
随着物联网、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的逐渐成熟,它们之间的结合将会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慧社区是针对现阶段社区居民不断增长和延伸的服务需求,以及相适应的社区工作人员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安全、舒畅、便捷和温馨的网络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云平台的建设依靠高新科技手段,使社区生活环境更加趋于自然、回归自然,进一步推动了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实现了“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运营的集成化、模块化以及智慧化。智慧社区采用多元信息处理、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实现服务、信息和系统资源的高度共享。
但现有的智慧社区虽然投入了大量硬件设备,但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并不能全面实现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要;而且各模块管理和联系混乱,功能划分不合理,用户体验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整合度较高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系统,以适应智慧社区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社区为社区居民打造健康、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让居民能够感知智慧的社区;以人为中心建设智慧社区,真正为社区居民做到更便捷、可感知、有温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物联数据平台,为整合度较高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物联数据平台,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后端业务系统服务数据,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统一标准和/或规格,并将加工后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
服务处理模块,通过分析具体应用,抽象各业务,将单个业务功能对应形成一微服务,应用由若干个微服务构成,并支撑微服务的运行;
API网关,用于处理包括负载均衡,缓存,路由,访问控制,服务代理,监控事项。
优选地,所述服务处理模块为服务处理服务器,所述服务处理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架构进行部署和运行。
更适宜地,增加逻辑处理服务器,根据场景将现有代码进行拆分,部署在不同的逻辑服务器上。
更适宜地,还设置有数据库服务器,其中数据库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针对不同服务可使用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或根据需求,使用JAVA开发。
更适宜地,还设置有队列消息服务器,其中,消息队列中间件是分布式系统中重要的组件,主要解决应用耦合,异步消息,流量削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6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