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互一致性的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4195.3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沈鹏飞;崔乐园;袁莹莹;冯燕;王宁;幸涛;盛宴铭;王轶;苏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方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F42B3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 |
地址: | 45000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互 一致性 数据 融合 异常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互一致性的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识别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异常值识别方法误判概率大,连续多点异常无法正确识别的技术问题。其步骤为:首先,根据观测设备的不同划分为m个不同的数据源;其次,构建m个数据源中两两数据源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函数关系判断数据源中的测元是否异常。本发明通过判定测元与其他数据源测元的函数关系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来判断数据一致性,适用于三个及以上独立的数据源,不依赖于单一数据的连续性,可将绝大多数的异常值识别出来;对孤立的单一数据源的异常值判断方法具有很好的补充功能,对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异常值均有效,能够降低异常值识别误判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测控和靶场测量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相互一致性的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异常值识别在航天测控和靶场测量系统中是数据处理中的重要一环,各个测站测量设备生成的观测数据在进行进一步解算处理前,需要进行识别异常值。异常值是指严重偏离宏观目标实际运动轨迹的观测值,一般可根据观测数据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进行异常值识别。
目前,航天测控和靶场测量领域已有经典的异常值识别修正算法,一般基于局部数据点的连续性进行判别,比如基于二阶多项式拟合的算法,但存在局部连续,整体异常的情况,导致误判。基于整体判断的算法在趋势性上判断异常值具有优势。但以上这些方法均是从单一测元的角度,根据测元本身特性进行判断的,在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时,多源数据之间的信息并未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互一致性的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识别方法,在实时或事后弹道解算前进行测量数据预处理时,可以识别单一来源数据不易识别的测量数据异常,解决了现有异常值识别方法误判概率大,连续多点异常无法正确识别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相互一致性的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识别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观测设备的不同划分为m个数据源,且m个数据源均不相同,m≥3;
步骤二:构建m个数据源中两两数据源之间的函数关系;
步骤三:根据函数关系判断数据源中的测元是否异常。
所述m个数据源中两两数据源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其中,Cik为第i个数据源Di中的第k个测元,为第j个数据源,i,j=1,2,…,m,i≠j,k=1,2,…,ni,ni为第i个数据源Di中测元的数量,nj为第j个数据源Dj中测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函数关系判断数据源中的测元是否异常的方法为:
S3.1、设置测元Cik的一致性得分Sik=0,一致性判断总数Pik=0;
S3.2、对于数据源Di,列出数据源Di所有测元中与其他数据源的测元建立的函数关系式:
S3.3、判断是否成立,其中,δik为给定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方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方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