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的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7121.1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7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严波;张志锐;候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成都嘉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46 | 代理人: | 吴宇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业 地下 管网 综合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的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系统,包括综合管理终端、监控终端和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设备监控单元、火灾监控单元、视频监控单元、环境监控单元和应急管理系统;其中,监控系统分别与设备监控单元、火灾监控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和环境监控单元连接;所述监控系统还与应急管理系统连接,所述监控系统还与手持终端连接。本发明通过对监控单元采集的数据与综合管理终端内的预设值数据进行对比,自动核对确认事故,增强了系统安全性。本发明通过监控终端与手持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在手持终端上直接显示需要检查位置的BIM模型,方便了巡检人员的检测,提高了巡检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廊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的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能够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而又能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设施,综合管廊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建成后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也面临着诸多管理上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综合管廊的管理主要依赖与管廊自身的监控系统以及人工巡检,但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监控系统虽然能够检测有害气体和部分环境参数,但是管廊内的各个监控模块是没有交互的,当检测到管廊内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只能通过报出故障的检测装置的位置进行逐步检测,以确定具体的故障原因,此外现有综合管廊管理系统还存在着工作现场和控制中心交互性差、日常维护模式陈旧、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的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技术中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各模块间独立运行不联动、数据不共享,运维交互方式落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的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系统,包括综合管理终端、监控终端和监控系统;其中,综合管理终端与监控终端连接,监控终端和监控系统连接;
所述监控系统包括设备监控单元、火灾监控单元、视频监控单元、环境监控单元和应急管理系统;其中,监控系统分别与设备监控单元、火灾监控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和环境监控单元连接,并且监控系统接收设备监控单元、火灾监控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和环境监控单元回传的监控数据;所述火灾监控单元包括第一灭火装置、第二灭火装置和紧急启停按钮;第一灭火装置、第二灭火装置和紧急启停按钮均与监控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所述监控系统还与应急管理系统连接,监控系统根据所接收综合管理终端的控制指令启动应急管理系统;所述监控系统还与手持终端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设备监控单元包括通风设备、照明设备、供电设备、排水设备、除湿设备以及消防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供电设备、排水设备和除湿设备均与监控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视频监控单元包括多个摄像头和语音通话模块;摄像头和语音通话模块均与监控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境监控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管廊震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管廊震动传感器均与监控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应急管理系统包括预设应急处理方案和紧急疏散方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监控终端用于接收和处理监控系统所传回的数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手持终端由巡检人员手持,通过监控终端将监控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手持终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综合管理终端的内部设置有安全防范系统和BIM数据模型库,安全防范系统内设置有温度、湿度、气体浓度以及设备震动程度的设定值,监控终端将监控单元上传的数据与安全防范系统内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上传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BIM数据模型库用于存储管廊的BIM数据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法硅酸盐水泥生产方法
- 下一篇:家庭式碳中和太阳能节能减排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