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张拉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5087.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那丽岩;吕燕霞;戴俊辉;单奇峰;杜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张拉设备,属于路桥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缸套、第一张拉缸体和第二张拉缸体,第一张拉缸体位于第二张拉缸体与缸套之间,缸套与第一张拉缸体之间具有第一液压腔,第一张拉缸体与第二张拉缸体之间具有第二液压腔,第二张拉缸体上具有多个穿索单元,穿索单元包括钢绞线引导套、固定在钢绞线引导套上的平衡活塞、开设在第二张拉缸体的缸体底板上的平衡滑孔和固定在第二张拉缸体上的锚定板,钢绞线引导套的外端设置有能够对穿过钢绞线引导套的钢绞线进行单向固定的第一锥形夹片塞;锚定板与第二张拉缸体的缸体底板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平衡腔,各平衡滑孔均与平衡腔相通,本发明具有能够使各钢绞线受力均匀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桥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设备。
背景技术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桥梁砼构件中提前施加预应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梁型构件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压应力,可以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
由于桥梁砼构件中同一位置预应力施加索是由多根钢绞线呈束分布的,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时也是将呈束的各钢绞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张拉的,这使其存在如下缺陷:1、呈束的各钢绞线是分别通过锥形夹片塞进行止回锚定的,在张拉时,各钢绞线与锥形夹片塞存在的相对滑动位移不可能完全相等,导致各钢绞线在被拉伸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每根钢绞线的预紧力并不一致,测量和张拉结束时的预紧力是整束钢绞线的预紧力,必然存在有些钢绞线预紧力大、有些钢绞线预紧力小的情况,致使部分情况下会造成拉断的情况;2、在钢绞线束以曲线的形式存在于桥梁砼构件中时,各钢绞线预紧力不一致的情况更为严重。
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预应力张拉设备(千斤顶)和施工方法不能给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谓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各钢绞线预紧力基本一致,呈束钢绞线的整体预紧力达到设定值,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断索的问题,还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钢绞线张拉预紧而提高桥梁砼构件强度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设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钢绞线束的各钢绞线预紧力均衡。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应力张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第一张拉缸体和第二张拉缸体,所述第一张拉缸体位于第二张拉缸体与缸套之间,所述缸套与第一张拉缸体之间具有第一液压腔,所述第一张拉缸体与第二张拉缸体之间具有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二张拉缸体上具有多个穿索单元,所述穿索单元包括钢绞线引导套、固定在钢绞线引导套上的平衡活塞、开设在第二张拉缸体的缸体底板上的平衡滑孔和固定在第二张拉缸体上的锚定板,所述第二张拉缸体的缸体底板和锚定板上均具有允许钢绞线引导套穿过的穿孔,所述钢绞线引导套的外端设置有能够对穿过钢绞线引导套的钢绞线进行单向固定的第一锥形夹片塞;所述锚定板与第二张拉缸体的缸体底板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平衡腔,各所述平衡滑孔均与平衡腔相通;所述平衡腔、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内均填充有液压油。
进一步的,所述缸套的端部具有一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处设置有预埋锚具,所述预埋锚具上具有与各钢绞线一一对应的锚线孔,所述锚线孔内设有第二锥形夹片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张拉缸体的缸体底板开设有与平衡滑孔远离平衡腔的一侧相通的呼吸孔。
进一步的,所述缸套上设置有与第一液压腔相通的第一通液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拉缸体上设置有与第二液压腔相通的第二通液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缸套与第一张拉缸体通过一第一密封座密封,第一密封座固定在缸套上,第一密封座滑动连接在第一张拉缸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拉缸体与第二张拉缸体通过一第二密封座密封,第二密封座固定在第一张拉缸体上,第二密封座滑动连接在第二张拉缸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