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自进式管棚注浆变径快接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0161.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栋;李云清;王凤喜;卫鹏;刘振伟;林克;刘栋栋;张凯;王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5/00 | 分类号: | F16L15/00;F16K5/06;F16K5/08;F16K27/06;F16K31/6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杨伟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进式管棚注浆变径快接 接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自进式管棚注浆变径快接接头,包括依此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部、控制部以及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顶部的外周上开设有外螺纹以连接自进式管棚;所述下连接部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外螺纹并通过顶部的外螺纹连接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管体和设置于管体内使该管体的上部与下部贯通或关闭的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件包括球体、把手、连接杆,所述球体设置在管体内部,所述把手设置在管体外部并通过连接杆与球体连接以控制球体转动,所述管体的外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把手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头各部连接拆卸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自进式管棚注浆变径快接接头。
背景技术
超前管棚支护施工快、安全性高、工期短,被认为是隧道施工中穿越破碎带、松散带、软弱地层,涌水、涌砂层最有效最合理的施工方法,它以掌子面前方围岩支撑和后方围岩支撑为支点,形成一个梁式结构,二者形成环绕隧洞轮廓的壳状结构,可有效抑制围岩松动和垮塌。在管棚钻进结束后必须注浆,注浆浆液经布设在管壁上的梅花溢浆孔压入围岩裂隙中,使松散岩体胶结、固结,相当于对软弱地层进行加筋(加肋)的方式,改善或者提高软弱、破碎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强了围岩的自承受能力,达到了加固管棚周边围岩的目的,从而起临时超前支护防止围岩体坍塌的作用,而在注浆过程中管棚临空面一端需要与注浆设备管道连接在一起才能将胶凝材料压注至围岩体内。注浆前由于管棚管径与注浆设备管径不一致,需要焊接变径管才能实现管棚与注浆设备的连接,传统的做法是在管棚钻进结束后胶凝材料压注前在管棚临空面一端焊接止浆垫片,垫片上开孔后再在垫片上焊接与注浆设备管道匹配的无缝钢管,实现“大变小”后才能与注浆设备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法耗时费力,质量不容易保证,在焊接过程中经常出现虚焊导致漏浆的现象,并且封堵垫片只能使用一次,浪费材料,且注浆前需要将相邻管棚用材料封堵防止管棚间浆液窜流、注浆结束后还需要用材料封堵防止浆液逆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自进式管棚注浆变径快接接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自进式管棚注浆变径快接接头,包括依此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部、控制部以及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顶部的外周上开设有外螺纹以连接自进式管棚;所述下连接部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外螺纹并通过顶部的外螺纹连接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管体和设置于管体内使该管体的上部与下部贯通或关闭的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件包括球体、把手、连接杆,所述球体设置在管体内部,所述把手设置在管体外部并通过连接杆与球体连接以控制球体转动,所述管体的外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把手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包括单外丝大管、六角垫片、单外丝小管,所述单外丝大管、六角垫片、单外丝小管从上到下依此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所述单外丝大管和单外丝小管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单外丝小管底部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单外丝小管底部与管体顶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部包括双外丝小管,所述双外丝小管顶部和底部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双外丝小管顶部与管体底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球体的顶部和底部并压迫球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提前批量预制,提高了加工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快速连接,节省施工时间。
2、本发明通过接头上的变径管丝扣快速实现管棚与注浆设备管道的连接,无需二次焊接就能实现“大变小”。
3、本发明接头上的球形阀注浆时能防止各未注浆管棚间浆液相互窜流出现漏浆现象,注浆结束后胶凝材料初凝前关闭闸阀能防止浆液外流现象,能起到防止浆液返流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