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洲大蜗牛诱捕盒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0107.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沈德快;王卫华;唐立芳;方体秀;穆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M23/02 | 分类号: | A01M23/02;A01N65/44;A01N65/38;A01N65/36;A01N65/08;A01N37/02;A01P19/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洲 蜗牛 诱捕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洲大蜗牛诱捕盒及其应用方法,是利用常用食材籼米锅巴粉、薯干粉以及蜜枣粉、桔皮、炒麦麸等为引诱剂,天然植物性药材莽草、天仙子为胃毒剂,通过取材、干燥、碎解,拌和以滑石粉、防霉剂,通过机械加工制成颗粒饵料,盛装于长方形两端通孔的诱捕盒中,投放于野外非洲大蜗牛活动的场所,通过蜗牛嗅觉觅食而引起胃毒,以有效诱捕聚歼非洲大蜗牛,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其对人畜安全,装置成本低,制作、投放、收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非洲大蜗牛诱捕盒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非洲大蜗牛,又称东风螺、花螺,为腹足纲玛瑙螺科动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也是首批16种入侵我国物种之一。因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其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由于它外形美观,螺肉可食,易养殖,近年来,全国多地均有不同程度引种繁养。但因养殖场所管控有限,进入大自然后,这一物种便无限繁衍,在我国已成为公害性生物物种。
目前我国多地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这一物种多次进行规模性扑杀。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广泛推用的是生物防治与农药扑杀。由于生物防治成本高,应用甚少,普遍以化学农药防治。一是喷用有较高杀生活性的杀贝剂HL-658,或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这些药物喷洒后,对软体动物,虽有一定的毒杀效果,但同时也毒杀了对土壤有益的生物,因为此农药高毒,也成为了时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重点检测品种;二是采用农药多聚乙醛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也可使螺体在短时间内取食而中毒死亡,但多聚乙醛类物质常用作固体燃料,毒性分级为高毒,尤其是这类化学农药残留对水体的污染,再则,化学农药的应用,不仅对公园、果园、庭院、菜地等人们密切关注的生活区,造成环境污染,毒杀后的尸螺,在不便于收拾处理的情况下,极易形生多种生物腐生菌的繁衍、滋生、传播,使人畜染感菌毒。同时,化学农药应用,还对有益生物如蚯蚓等联遭扑灭,在一定时间内,使区域生态失去平衡,有很多不足之处。
近年来人们一直探索对其进行无害化诱捕与扑杀,因市场至今未见有此类安全适用的环保型且有效便携专用设备,加之该生物具昼伏夜出,由于防效难,致使我国局部地区失去制约,受之泛滥。极需一种低毒并易于携带与投放的制剂与专用投放设备或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国内对非洲大蜗牛恶性繁殖带来的严重危害,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专用设备,采用的莽草为木兰科植物,又叫毒鼠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习用其枝、叶、根、果,干燥后碾成粉用以毒鼠,毒鱼;天仙子是茄科、天仙子属植物天仙子的种子,其种子含多种生物碱,医药上广泛用于作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将上述常用有毒植物与味甘香常用食材籼米锅巴粉、薯干粉,以及蜜枣粉、桔皮、炒麦麸等,通过取材、干燥、碎解,拌和以滑石粉、防霉剂,制成便携撒用的诱饵,置放于用金属薄板制成的诱捕盒两端,起到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诱捕非洲大蜗牛的作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非洲大蜗牛诱捕盒及其应用,由药材、食料与填充料、装料盒组成。选用以芳香味食物为引诱剂,拌以常用有毒中草药为胃毒剂,复合制成药物颗粒料诱饵,装盒诱捕,为农业生产、园林绿化免遭蜗牛危害提供安全保障。
本发明选配原料与有效诱杀蜗牛的作用机理为:
八角科植物莽草,为芳香类有毒植物,其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其中具有神经毒性的莽草毒素含量较高。自古以来民间常以其拌入米饭毒鼠,毒鱼。
茄科植物天仙子,其种子多含莨菪碱、天仙子胺、阿托品等,为有毒植物,农家常采集,用于制作土农药,毒捕害鸟、毒杀山野害兽,在医药中,常用作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其药理作用为对动物产生催眠,引起眩晕、以致神志昏迷;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干燥成熟果皮,含芳香性挥发油,为人们常用的中药材。其味香为蜗牛类喜及而厌味于鼠类、蚯蚓,人们居家常取以避鼠与蟑螂。
小麦加工面粉后剩下的小麦麸皮,炒制后以及籼米锅巴粉、薯干粉、蜜枣粉,为甘香味食材,其食口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