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检测龋病及其位置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8437.0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9/04 | 分类号: | A61C19/04;A61B5/00;G06T7/00;G06K9/32;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 | 代理人: | 毛瑞官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检测 及其 位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龋病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检测龋病及其位置的系统和方法,滤光片模块:用于滤除光源模块的反射光和散射光,便于让新波段的激发光线通过;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将激发光线状态下的牙齿图像采集;龋齿智能识别模块:对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的牙齿图像进行识别,识别出一个或者多个龋齿的位置、病损程度、病损边界;本发明通过滤光片模块滤除入射光源的散射光和反射光,使得牙齿激发光图像的干扰大大降低,从而能够更明显的突出病损的特征,同时对标注好病损特征的激发光图像进行大规模的训练和学习,获得一种智能型的龋齿检测模型,摆脱传统的人工检测,实现对龋齿的自动检测,提高了龋病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龋病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检测龋病及其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龋病是一个常见的、多因素诱发的疾病,主要归因于牙齿表面的糖和微生物在一定时间下的相互作用,涉及牙轴质、牙本质、牙骨质的的病变,并可能进一步侵犯牙髓,引起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或者牙齿缺失。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0%,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龋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的常见病。因此,在早期检测出龋病并进行即时干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
传统龋齿的诊断方法,主要由临床医生通过色、形、质进行诊断,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很难确切的提供龋损的评价方法。这种根据医生的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存在2个问题:不同医生的主观评价存在差异;同一医生的主观评判标准也容易由于环境等原因,出现不稳定的判断。而对于早期龋病的诊断就更难了。横断显微照相技术是目前实用性最强、被广泛接受的定量研究早期龋损金标准。但是对于窝沟龋,传统的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医院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牙齿会自发绿色荧光,而龋损牙体会发出比健康牙体更弱的荧光强度。因此有研究利用光导荧光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检测早期龋的矿化情况。尽管如此,以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的话,光导荧光技术对于窝沟龋诊断的相关系数仅为0.53(Lee HS,J Biomed Opt,2018,23(9):1-7),对于较深的窝沟龋的判断则更加有限。这种方法通过单纯的影像特征进行人眼和机器判断的方案,而非机器学习的智能方案,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1)牙体组织表现为绿色,不利于影像分析;2)检测牙体脱矿情况的能力还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红色荧光的临床应用正在研究阶段。(陈艳艳,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9,46(6):699-702)。因此,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备受争议,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医生需要主观和客观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王凯欣,2020,28(11):744-748)。
在目前的专利中,有团队开发了便于普通人在家庭中使用的荧光检查器(见专利说明书CN205683069U,CN106821529A),该设备通过深蓝LED激发牙面上的牙菌斑产生红色荧光,并自行观察牙齿是否有牙菌斑以及牙菌斑程度。目前,国外已经有人据此以激光器为光源,结合摄像机技术,研制出牙菌斑荧光检测仪,供医院使用。然而这一类设备并不能用于龋齿检测。荷兰飞利浦公司则开发了一种早期龋齿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见专利说明书CN110769746A),该系统和方法使用由成像设备检测到穿过牙齿的光的透射和来自牙齿的光的反射来检测龋齿。这是利用的光的透射和发射来进行龋齿的测量,而不是像本文中利用牙体的激发光进行检测,而且这一方面也不是采用人工智能对龋齿进行判定。X射线成像是另一种龋齿检测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适合做成便携式的家用设备。另一种早期龋齿的检测技术是光纤光学透射照明法(FOTI),是通过可见光照明来检查牙齿,但是该技术会受到牙齿散射光的影响,导致对比度差。此外,还有采用红外光进行龋齿检测,这是利用龋齿部分的红外光散射特性进行检测。现有的龋齿检测方法不仅是昂贵的、或基于光源的散射/透射/反射现象的(而不是本专利中提及的激发光),而且没有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还需要人工进行进一步判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检测龋病及其位置的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