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2314.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卓荆;胡学昱;凃志鹏;黄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9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凯英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前路 手术 用椎体 撑开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其包括:椎体撑开机构,其包括旋转手柄部和设于其底端的撑开组件;所述旋转手柄部包括外套管、设于其内部的连接杆以及设于其底端的主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处的主动齿轮与撑开组件处的从动齿条相互咬合以控制该撑开组件的撑开和闭合;锁定组件,其设于所述椎体撑开机构上用于实现撑开位置的锁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其通过设置椎体撑开机构和锁定组件,不仅可快速根据需要调整椎体撑开的距离,而且可快速锁定撑开位置,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后凸畸形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颈椎正常生理前曲消失并形成向后反曲畸形,从而导致的颈椎正常序列破坏,并引起局部和/或神经刺激与压迫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常见引起颈椎后凸畸形的原因包括退变、损伤、发育性、神经肌肉性、医源性和特发性。严重的颈椎后凸畸形常需要手术进行矫正。颈前路矫形手术的步骤包括椎间隙减压和/或截骨,椎间隙撑开,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椎间隙撑开的目的是伸展颈椎前柱,旋转椎体,使相邻椎体间的后凸角变为前凸角,从而获得一定的曲度恢复。
然而目前临床实践中,并没有专门为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目的设计的颈前路椎体矫撑开器,手术医生一般采用腰椎撑开器进行撑开,其不仅不利于撑开调整距离,而且体积大影响手术操作;同时其撑开后不易锁定位置,影响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其通过设置椎体撑开机构和锁定组件,不仅可快速根据需要调整椎体撑开的距离,而且可快速锁定撑开位置,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精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无创颈椎前路手术用椎体撑开装置,其包括:
椎体撑开机构,其包括旋转手柄部和设于其底端的撑开组件;
所述旋转手柄部包括外套管、设于其内部的连接杆以及设于其底端的主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处的主动齿轮与撑开组件处的从动齿条相互咬合以控制该撑开组件的撑开和闭合;
锁定组件,其设于所述椎体撑开机构上用于实现撑开位置的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左右两侧的左撑开件和右撑开件;
所述左撑开件和右撑开件分别包括滑动杆和设于所述滑动杆端部的椎体撑开杆;
所述滑动杆的内壁处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盘上的主动齿轮相互啮合的从动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椎体撑开杆由竖杆一、斜杆和竖杆二组成;且所述竖杆二的位置靠近所述椎体撑开机构的中心一端设置;
两侧的椎体撑开杆对称设置;
所述竖杆二为上宽小窄的杆体;其头端略窄且为钝头状。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包括设于顶端的柱状套体、以及设于其底端左右两侧的容纳套体;
所述连接杆从所述柱状套体顶端的通孔穿入,其底端与所述主动齿轮盘一体连接;
所述容纳套体内分别用于放置所述左撑开件和右撑开件;
所述容纳套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缺口部,靠近所述柱状套体一侧的缺口一与所述柱状套体上的开口一对应设置;所述主动齿轮盘的主动齿轮从该开口一处与所述撑开组件的从动齿条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手柄部和柱状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