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0159.1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吕佳璐;杨赫;张铭芮;栾国梁;程卫民;周刚;王刚;矫丽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E21F5/02;F03B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注水 孔内旋流聚渣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1)和旋转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圆筒壳体(11)、倒刺(12)、固定支架(13)和固定轴(14),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转轴(21),旋转叶片(22)和旋转连杆(23);圆筒壳体(11)外表面设置倒刺(12)以便将旋流聚渣装置固定于短钻孔注水孔壁上,在圆筒壳体(11)内设置有固定支架(13)用于将固定轴(14)同轴安装在圆筒壳体(11)内,固定轴(14)位于固定支架(13)左侧部分装有左小右大的第一梭形减阻盖(3);固定轴(14)位于固定支架(13)右侧部分通过轴承安装有可360°自由旋转的转轴(21),并在转轴(21)的右端设置有左大右小的第二梭形减阻盖(4),旋转叶片(22)在转轴(21)上呈圆周均布,旋转连杆(23)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旋转叶片(22)的叶片边缘,并平行于圆筒壳体(11)的轴线,旋转连杆(23)的右端伸到圆筒壳体(11)外,且伸到圆筒壳体(11)外的长度是圆筒壳体(11)外径的两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杆(23)呈两端宽中间窄小,旋转连杆(23)采用高强度超轻纤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12)、固定支架(13)与圆筒壳体(11)之间,固定轴(14)与固定支架(13)之间,旋转叶片(22)与转轴(21)之间分别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杆(23)采用榫卯结构固定连接于旋转叶片(22)的叶片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梭形减阻盖(3)采用螺纹安装在固定轴(14)上,第二梭形减阻盖(4)与转轴(21)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14)与转轴(21)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3)由至少三根环绕固定轴(14)呈圆周均布的径向连接杆成。
8.一种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短钻孔内下放套管,在套管中下部2/3位置处开始缩小内径形成注水管网缩小内径的安装台阶;
步骤B、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短钻孔注水孔内旋流聚渣装置,将该装置安置于注水管网缩小内径的安装台阶上,圆筒壳体(11)的外径与钻孔的内径匹配,并通过倒刺(12)辅助注水孔专用旋流聚渣装置固定于注水管网内部;
步骤C、开始注水,水流流过时,水力驱动旋转叶片(22)带动旋转连杆(23)一同旋转,使靠近孔壁处流体具有一定的速度,消除泊肃叶现象负面影响,将孔内排渣后残存的原生及次生煤尘颗粒煤渣聚集于管道中央;
步骤D、结束注水,将注水孔专用旋流聚渣装置取出检修,清洁整理后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01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