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6901.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汪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洁盛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9/04;C08K13/06;C08K7/14;C08K7/26;C08K9/02;C08K3/22;C08K3/36;C08K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玩具 抗菌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塑料制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塑料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乙烯100~120份;聚乙烯醇30~40份;玻璃纤维10~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3~7份;密度大于聚乙烯的一号光触媒3~5份;所述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其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改性蛭石粉;步骤二,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聚乙烯、聚乙烯醇、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改性蛭石粉、一号光触媒混合均匀后投入注塑机内注塑成型,得到抗菌塑料。本申请的抗菌塑料具有成倍提升塑料制品抗菌效果、避免光触媒大量浪费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塑料制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在公开号为CN105348622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聚乙烯塑料,其由聚乙烯、填充剂、抗静电剂、防老剂、增韧剂、润滑剂、分散剂以及偶联剂组成,填充剂为玻璃粉,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防老剂为六甲基磷酰三胺,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润滑剂为有机硅油,分散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偶联剂为双(二辛氧基酸酯焦磷酸酯基)乙撑钛。
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塑料,其通过在原料内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起到了硬度大、强度高、抗静电、耐老化、防刮擦、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然而,上述配方制备的多功能塑料并不能达到好的抗菌效果。在现有的塑料玩具中,由于玩具是给小孩子玩的,而小孩子有时不注重卫生,因此塑料的抗菌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的大多数抗菌塑料一般是在其配方内添加光触媒(也称为光催化剂),通过光触媒达到净化空气、杀灭细菌、分解病毒的作用。
如公告号为CN1185292C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其包含塑料基质和分散于其中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又如公开号为CN1539874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的抗菌、保鲜、抗紫外塑料,其由下列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组成:聚烯烃塑料,66%-78%,蒙脱土2%-5%,负离子微粉3%-5%,抗紫外线微粉5%-6%,光催化纳米粉5%-15%,无机抗菌粉2%-5%,钛酸脂或硅烷偶联剂1%-3%。
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塑料,其均通过光触媒自身的杀菌效果达到塑料的抗菌作用。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光触媒(如TiO2等)的密度均大于塑料的原料(聚乙烯)密度,因此塑料内的大部分光触媒会在塑料的注塑过程中沉降在塑料底部,不仅会导致塑料的另一侧无光触媒分布,而且即便增加光触媒量,大多数光触媒也只会堆积塑料内部,无法达到塑料的另一侧。
又由于光触媒需要与光接触才能实现杀菌以及抗菌的作用,而塑料内部的光触媒无法接触外界光照,因此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塑料不仅抗菌效果有待提高,而且会因光触媒堆在塑料内部而造成光触媒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光触媒被包覆于塑料内的问题以及塑料一侧无光触媒分布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所述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适用于片状(即厚度较薄)的塑料制品,例如弧形塑料盖、塑料罩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洁盛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洁盛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