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磨损保护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0955.7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喻琼;喻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恒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8L83/04;C08L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唐一鸣 |
地址: | 52359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损 保护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磨损保护膜,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电子屏幕所使用的保护膜在使用的过程中表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划痕,这划痕出现后便是不可逆的情况,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膜面就会逐渐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所述电子屏复合膜件包括自修复胶膜芯和PVC外胶层,且PVC外胶层与自修复胶膜芯贴合连接,所述自修复胶膜芯的内侧设置有玻璃膜片,且自修复胶膜芯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玻璃膜片的外表面设置有OCA光学胶,且玻璃膜片通过OCA光学胶与自修复胶膜芯贴合连接,所述自修复胶膜芯包括PVC封胶膜和纳米液态硅胶,且PVC封胶膜有两层,所述PVC封胶膜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PVC封胶膜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磨损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数码产品保护膜,汽车保护膜,家用保护膜,食品保鲜保护膜等。随着手机等数码产品在中国的普及,保护膜已经慢慢的成为屏幕保护膜的一种统称,而其在屏幕保护膜领域的功能也是五花八门。材料从最早的PP材料到现今流行的AR材质,中间经历了5年多的发展,慢慢的被广大手机群体所接受,硅胶的发展是在丙烯酸胶水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为近些年来对于3C产品的表面保护需求日益高涨,而这些应用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所谓的售后市场,也就是卖场里,然后由消费者自己DIY。这个部分的应用,特别强调使用的排气性,这样才能在贴膜的过程中,避免气泡的发生,而硅胶就符合了这个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硅胶都用于PET的基材所生产的荧幕保护贴为主。
但是,现有的电子屏幕所使用的保护膜在使用的过程中表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划痕,这划痕出现后便是不可逆的情况,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膜面就会逐渐的模糊不清;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抗磨损保护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磨损保护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子屏幕所使用的保护膜在使用的过程中表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划痕,这划痕出现后便是不可逆的情况,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膜面就会逐渐的模糊不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磨损保护膜,包括电子屏复合膜件,所述电子屏复合膜件包括自修复胶膜芯和PVC外胶层,且PVC外胶层与自修复胶膜芯贴合连接,所述自修复胶膜芯的内侧设置有玻璃膜片,且自修复胶膜芯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玻璃膜片的外表面设置有OCA光学胶,且玻璃膜片通过OCA光学胶与自修复胶膜芯贴合连接,所述自修复胶膜芯包括PVC封胶膜和纳米液态硅胶,且PVC封胶膜有两层,所述PVC封胶膜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PVC封胶膜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关联内腔,且关联内腔的内部设置有纳米液态硅胶。
优选的,所述电子屏复合膜件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外层离型纸,且电子屏复合膜件另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内层离型纸。
优选的,所述外层离型纸和内层离型纸与电子屏复合膜件贴合连接,且外层离型纸和内层离型纸的一端均设置有离型标签,所述PVC外胶层的四周均设置有斜面倒角,所述PVC外胶层与自修复胶膜芯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且隔离层与PVC外胶层和自修复胶膜芯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PVC外胶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硅胶吸附层,且硅胶吸附层与PVC外胶层贴合连接,所述硅胶吸附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网面孔隙,且网面孔隙延伸至隔离层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抗磨损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PVC为主材料制造生产出指定规格形状的PVC封胶膜,每张PVC封胶膜都分为两层,且每层间隙之间都设计多个加强筋;
步骤二:选用高透明液态硅橡胶和液体丁腈橡胶进行混合加工形成纳米液态硅胶,比例为8:2,之后对生成的纳米液态硅胶的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分子质量需要维持在1000~1300之间;
步骤三:将纳米液态硅胶注入到PVC封胶膜内部的多个关联内腔中,每个关联内腔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注胶完成后对PVC封胶膜进行封口处理,从而形成自修复胶膜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恒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恒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