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生产用方便取模的挤出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2195.0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丁韧;杨过;陈恒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子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33/44;B29C3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何磊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分子 聚合物 生产 方便 挤出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生产用方便取模的挤出模具,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嵌设有衔接板,所述外壳顶部外侧设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端延伸至衔接板顶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位于衔接板底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清理模具本体内部的残渣时就可以将模具本体取出清洁,这样就可以非常便捷,还可以增加对模具本体的清洁效率,并且还不耽误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的生产,不需要人工将高分子聚合物板桩从模具本体内部取出,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增加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生产用方便取模的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高分子聚合物指由键重复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通常可达104~106)化合物。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以及织态结构,人类利用天然聚合物的历史久远,直到19世纪中叶才跨入对天然聚合物的化学改性工作,1839年C.Goodyear发现了橡胶的硫化反应,从而使天然橡胶变为实用的工程材料的研究取得关键性的进展。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的生产模具不具备将成型的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挤出到模具外部,这样就需要人工将高分子聚合物板桩冲模具内部取出,这样就会增加人的劳动强度,还会降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的生产效率。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生产用方便取模的挤出模具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生产用方便取模的挤出模具,通过挤出机构的设计,以解决需要人工将高分子聚合物板桩冲模具内部取出,这样就会增加人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生产用方便取模的挤出模具,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嵌设有衔接板,所述外壳顶部外侧设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端延伸至衔接板顶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挤出机构;
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位于衔接板底部,所述移动块内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移动块顶部延伸至模具本体内部,所述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往复丝杠,两个所述往复丝杠底端均延伸至外壳底部外侧,两个所述往复丝杠外部均套设有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均嵌设在外壳底部,所述轴承座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其中一个轴承座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顶端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衔接板内部开设有两个空腔一,其中一个所述空腔一内部设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一端贯穿其中一个空腔一和贯穿槽并延伸至另一个空腔一内部,所述模具本体两侧均设有固定组件,所述转轴一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二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一外部与其中一个轴承座外部固定套设有链轮一,所述链轮一位于外壳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一外部均套设有链条一,两个所述链轮一之间通过链条一驱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二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二,所述链轮二位于外壳底部外侧,两个所述链轮二外部均套设有链条二,两个所述链轮二之间通过链条二驱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套设在电机外部,所述保护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两个缓冲组件。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嵌设在外壳与衔接板内侧,所述外壳内部嵌设有两个转轴三,两个所述转轴三均位于连接板一侧,两个所述转轴三外部均固定套设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均与模具本体相接触,两个所述卡块与连接板内侧分别设有两个伸缩杆,四个所述伸缩杆外部均套设有弹簧一,所述转轴三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子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子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