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球杆杆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2083.7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达斯廷·布雷克;雅各布·兰贝斯;杰克·格雷尼尔;陈忠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陈剑华 |
地址: | 日本国兵库县神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 ||
本发明能使高尔夫球杆杆头具有更好的偏心击打的宽容性,并使杆头重心接近高尔夫球要被击打的部位。高尔夫球杆杆头(100)包含与垂直中心面(166)间隔小于5mm地配置的重心(170),该垂直中心面与杆面平面垂直,且通过击打杆面的中心而延伸。另外,高尔夫球杆杆头(100)包含:第一构成要素,该第一构成要素具有第一熔点和第一密度;以及第二构成要素,该第二构成要素具有比所述第一熔点高的第二熔点和比所述第一密度低的第二密度。而且,所述第二构成要素:(i)被所述第一构成要素至少部分地封装,(ii)延伸到在插鞘孔之下的插鞘部中,(iii)具有小于约5g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般高尔夫球杆的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至少在球杆杆头的插鞘部具备插入件的高尔夫球杆杆头。
背景技术
[关联申请]
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032224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并入本说明书。
高尔夫球杆杆头的设计的目标是使球杆杆头的重心与在挥杆中与高尔夫球接触的可能性最高的击打杆面的位置对齐。这提高击球的精度,在撞击时将尽可能多的能量从高尔夫球手的挥杆传递给高尔夫球,由此得到优选的高尔夫击球。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该目标往往在所给与的质量的预算的制约内难以实现。这特别适用于下述高尔夫球杆杆头:由于跟部和插鞘部的形状和重量,球杆杆头的重心从杆面的中心自然偏向跟侧的“选手(player)”铁杆型高尔夫球杆杆头。使用这些球杆杆头的高尔夫球手也往往享受更传统的外观,因此,这些高尔夫球手有可能反对下述设计变更:变成不仅有益地变更球杆杆头的重量分布而且使球杆杆头脱离该现有的外观这样的设计变更。
例如,在铁杆(iron)或者挖起杆(wedge)型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周边部增加重量,可以加大惯性力矩,由此能够对偏离中心的击打增加“宽容性(forgiveness)”。但是,对于喜好刀背型(blade type)的铁杆和沙坑挖起杆(sand wedge)的外观的选手来说,这样的凹背(cavity back)球杆杆头的外观有可能导致不舒服。
因此,存在如下的设计的必要性,提供偏心击打的宽容性,并且使重量从球杆杆头的一部分向其他部分离散地移动,以使重心接近高尔夫球可能被打的部位,很可能为球杆杆头的杆面中心。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方式的高尔夫球杆杆头在朝向基准位置时,包含:击打杆面,该击打杆面具有杆面中心,并且定义杆面平面;垂直中心面,该垂直中心面与所述杆面平面垂直,并且通过所述杆面中心而延伸;底部;顶部;跟部;与所述跟部相反一侧的趾部;插鞘部,该插鞘部从所述跟部开始延伸,并且具备插鞘孔,该插鞘孔具备用于收纳杆身的开放端和底面,所述插鞘孔规定中心插鞘轴;重心,该重心与所述垂直中心面的间隔小于5mm。另外,所述高尔夫球杆杆头能够包含由具有第一熔点和第一密度的第一材料形成的第一构成要素、以及具有比所述第一熔点高的第二熔点和比所述第一密度低的第二密度的第二构成要素;所述第二构成要素:(i)被所述第一构成要素至少部分地封装,(ii)在所述插鞘孔之下延伸到所述插鞘部中,以及(iii)质量小于约5g。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方式的制造高尔夫球杆杆头的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骤:(a)利用辅助材料形成辅助构成要素的步骤;(b)通过熔模铸造工序,将所述辅助构成要素封装在包含一次材料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主体内的步骤;以及(c)除去所述辅助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形成具备开放端和底面的插鞘孔,使得所述辅助构成要素的最上部位于底面之下的步骤。所述一次材料能够具有第一熔点和第一密度,所述辅助材料能够具有比所述第一熔点大的第二熔点和比所述第一密度小的第二密度。另外,所述高尔夫球杆杆头能够包含:击打杆面,该击打杆面具有杆面中心,并定义杆面平面;垂直中心面,该垂直中心面与所述杆面平面实质上垂直,并且通过所述杆面中心;以及重心,该重心位于与所述垂直中心面相距小于5mm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2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