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吸液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1237.0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峻;杰西卡·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森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6 | 代理人: | 黄浩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吸液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液头,包括吸液头主体和玻片,所述吸液玻片上设置有若干凹孔,还包括吸液装置、弹性连接装置和限位机构,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吸液装置设置于所述吸液头主体内部,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吸液头主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吸液装置的上端穿出所述弹性装置;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底部;吸液时,所述吸液装置的下端位于所述凹孔的上方,所述限位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吸液玻片接触。本发明设置有弹性连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接触面的具体情况,自动改变吸头角度,使吸液针管的平面与接触面始终保持平行;设置有限位机构,可以保证吸液针管与接触面的距离始终保持恒定值,保证吸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液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液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试验过程中的吸液头与所述吸液玻片的距离比较难进行控制,导致每次添加或吸取试剂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在进行多个实验时,每个实验之间的实验变量控制,导致出现实验效果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吸液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吸液头,包括吸液头主体和玻片,所述吸液玻片上设置有若干凹孔,还包括吸液装置、弹性连接装置和限位机构,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吸液装置设置于所述吸液头主体内部,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吸液头主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吸液装置的上端穿出所述弹性装置;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底部;吸液时,所述吸液装置的下端位于所述凹孔的上方,所述限位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吸液玻片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若干所述吸液针管,所述吸液针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吸液头主体内,另一端垂直伸出所述吸液头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吸液头主体内与所述吸液针管相通,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吸液主体的顶部后穿出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吸液时,所述吸液针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凹孔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若干螺钉和弹簧,所述连接板的四角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有所述螺钉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吸液头主体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右侧;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均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水平部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底部连接,L型结构的垂直部与所述吸液头主体的侧面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孔的设置与所述吸液针管的相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设置有弹性连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接触面的具体情况,自动改变吸头角度,使吸液针管的平面与接触面始终保持平行;
2、设置有限位机构,可以保证吸液针管与接触面的距离始终保持恒定值,保证吸液效果;
3、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加工和装配的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减少实验变量,增加实验效果稳定性;
4、具有多个吸液针管,适应性强,可以适配多种孔位玻片;
5、设置有双重吸液通道,增加部件故障容错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森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森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1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