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应用共享服务的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自动化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6530.3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应用 共享 服务 网络会议 视觉 质量 自动化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应用共享服务的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自动化评估方法,其具体的评估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外部输入的应用场景和对应关系来确定每个评估指标的权重、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方式;步骤二:获取用于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值的原始数据;步骤三:根据原始数据分别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值;步骤四:根据所述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值和所述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计算方式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步骤五:根据所述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和每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网络会议视觉质量的得分、用户感知的得分、投资效益的得分;本发明从网络质量、用户感知和投资效益三个纬度对共享服务网络进行评估,其评估更加全面,准确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评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面向应用共享服务的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自动化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包括PSNR、SSIM、VIF、SEDLAI和IGM等。但是,这些现有方法均存在与人类视觉系统的主观评价结果不相符的缺陷。
VIF最初应用于自然感图像质量评价,依赖于自然场景统计模型、图像信号失真通道和人眼视觉失真模型。VIF评价模型需满足以下假设:
(1)图像源的统计分布满足GSM模型;
(2)图像小波域系数不相关,各小波子带相互独立;
(3)人眼视觉失真解释为内部神经元的噪声特性;
(4)输入信号(参考图像系数)和输出信号(失真图像系数)均已知。
图像信息质量检测目的是运用计算模型尽可能地模拟主观意识进行图像质量的评估。而现有的图像信息质量检测方法尚不能获得与人类主观评测最为一致的结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了面向应用共享服务的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自动化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面向应用共享服务的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自动化评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面向应用共享服务的网络会议视觉质量自动化评估方法,其具体的评估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外部输入的应用场景和对应关系来确定每个评估指标的权重、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方式;
步骤二:获取用于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值的原始数据;
步骤三:根据原始数据分别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值;
步骤四:根据所述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值和所述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计算方式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
步骤五:根据所述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和每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网络会议视觉质量的得分、用户感知的得分、投资效益的得分。
优选的,所述应用场景包括:商务区、居住区、学校、商业区、交通枢纽、公园景区、医院、体育场景及会展中心、交通干线、城市交通以及党政机关。
优选的,所述原始数据包括:待评估共享服务网络的信令数据、待评估共享服务网络的用户投诉数据、待评估共享服务网络的性能数据、核心网信令数据、待评估共享服务网络的工程数据、市场经分数据。
优选的,所述所述评估指标包括: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95的比例、信噪比ECIO=-10的比例、投诉率、用户体验QOE平均分、质量好的常驻用户比例、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下载速率、5G/4G话务比、5G无线资源利用率、待评估共享服务网络中基站间的平均站距、5G话务量环比增长率、5G话务量收入环比增长率、5G流量环比增长率、5G流量收入环比增长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游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6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