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吸收式热泵串联离心式热泵大温差高效驱动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0612.3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4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华;张昌林;陈雨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3/18;F25B30/06;F01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吸收 式热泵 串联 离心 式热泵大 温差 高效 驱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吸收式热泵串联离心式热泵大温差高效驱动的装置及方法,应用于电厂与热用户之间,该装置包括汽轮机,还包括设置于汽轮机与热用户侧之间的吸收式热泵,以及至少一个离心式热泵;汽轮机蒸汽先通过汽拖驱动离心式热泵离心机,再通过背压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热用户侧的一次侧给出水管路与离心式热泵蒸发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形成串联,二次侧给出水管路与离心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形成串联。本申请较常规的集中供热系统,不但能够大幅增加热水的供回水温差,提高同等规模热网的输送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回收电厂的余废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吸收式热泵串联离心式热泵大温差高效驱动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镇人口快速增长,新建商业、住宅建筑以及旧房、棚户区的改造大规模展开,采暖面积和供热需求急剧增长,供热热源和供热管网的改造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集中供热热源向大型电厂发展,在这样的供热形式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抽汽供热能力相对于其发电容量偏小,而大量的余热通过冷却塔排放掉;二是由于这类电厂多为长输管线运行,管网的投资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大温差供能的新型的吸收式热泵串联离心式热泵大温差高效驱动的装置及方法,以实现节约能源、降低供热成本。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吸收式热泵串联离心式热泵大温差高效驱动的装置,应用于电厂与热用户侧之间,该装置包括汽轮机,还包括设置于汽轮机与热用户侧之间的吸收式热泵,以及至少一个离心式热泵;
汽轮机的输入端接收从电厂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驱动蒸汽,驱动蒸汽进入汽轮机内驱动汽轮机做功,汽轮机内驱动蒸汽做功后,形成低温低压蒸汽,从汽轮机的蒸汽排出端排出;
离心式热泵包括离心式热泵离心机、离心式热泵蒸发器、离心式热泵冷凝器;所述汽轮机拖动离心式热泵离心机工作;
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式热泵发生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汽轮机的蒸汽排出端与吸收式热泵发生器的进端形成连通,从汽轮机蒸汽排出端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式热泵发生器内做功,吸收式热泵发生器的出端排出蒸汽凝结水;
热用户侧包括一次侧给出水管路、二次侧给出水管路,一次侧给出水管路与离心式热泵蒸发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形成串联;二次侧给出水管路与离心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形成串联。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一次侧给出水管路的给水端与离心式热泵蒸发器的进端形成连通,离心式热泵蒸发器的出端与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进端形成连通,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出端与一次侧给出水管路的出水端形成连通。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二次侧给出水管路的给水端与离心式热泵冷凝器的进端形成连通,离心式热泵冷凝器的出端与吸收式热泵冷凝器的进端形成连通,吸收式热泵冷凝器的出端与二次侧给出水管路的出水端形成连通。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当离心式热泵布置有N台时,N≥2,相邻离心式热泵之间的离心式热泵蒸发器依次与一次侧给出水管路的给水端形成连通,相邻离心式热泵之间的离心式冷凝器依次与二次侧给出水管路的给水端形成连通。
一种新型的吸收式热泵串联离心式热泵大温差高效驱动方法,
(1)、驱动蒸汽进入汽轮机内做功,汽轮机拖动离心式热泵的离心机;
(2)、驱动蒸汽从汽轮机中排出后进入吸收式热泵发生器内做功;
(3)、一次侧给出水管路内的高温水依次经过离心式热泵蒸发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降温后排出;
(4)、二次侧给出水管路内的低温水依次经过离心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升温后排出,供热用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0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袋电池单元以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