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通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8672.1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罗万川;王春莹;王强;丁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火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5/09;A61M25/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罗洋 |
地址: | 200336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通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通路系统,包括用于深入血管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非波纹管与波纹管交替连接形成,或仅为波纹管。所述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形成手术器械进入血管顺畅的通道,可三维弯曲旋转管中设置波纹管,使得进入通道后可在三维空间内旋转和弯曲,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手术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血管通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诊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与内科、外科齐名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颈动脉有很多的弯曲迂回,手术器械较难到达病变部位,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现今,专用于颈动脉穿刺器械较少,且内径较小,难以满足复杂病变情况下的联合治疗手术器械进入通道所需内径。研究表明,当患者的血管路径复杂时,比如为颈动脉迂曲、颈动脉弓为Ⅲ型弓或牛角弓等路径,会增加手术难度。一般的动脉穿刺组件在患者颈动脉为复杂路径时,动脉穿刺组件由于采用硬性鞘管,无法在弯曲部位进行适应性弯曲,影响手术质量;反之,在采用柔性管体在该位置弯曲后,鞘管无法固定在颈动脉迂曲位置,还是会影响手术质量,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股动脉或其他大血管也会存在很多的弯曲迂回,手术器械较难到达病变部位。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鞘管对弯曲部位路径复杂的血管适应性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血管通路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血管通路系统,包括用于深入血管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非波纹管与波纹管交替连接形成,或仅为波纹管。
本方案中,可三维弯曲旋转管中设置波纹管,使得进入通道后可在三维空间内旋转和弯曲,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波纹管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直型管、曲型管及直型管和曲型管的结合体中的任一种;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各固接一所述波纹管。
本方案中,波纹管至少具有两个,从而血管通路系统可适应多个弯度,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连接管还能够保证血管通路系统的刚度,辅助血管通路系统进行定位,防止因定位不可靠导致压缩波纹管影响到手术质量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两个所述波纹管和一个所述连接管构成;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具有多个所述连接管,相邻的连接管通过一个波纹管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通路系统还包括第一直管和输入部,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的一端固定并连通,所述输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固定连接并相连通,另一端具有输入支管;
所述输入部包括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另一端形成多个所述输入支管,各所述输入支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本方案中,输入部对应血管通路系统的操作端,输入部与进入通道相连通,输入支管可供介入治疗医疗器械或其他设备插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支管为两个,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
或者,所述输入支管为三个,其中一输入支管与第一直管同轴设置,另外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设置;
或者,所述输入支管为四个,并两两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火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火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