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集注射残液的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0793.7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注射 装置 具有 输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注射残液的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输液器。待输入给患者的液体从输液瓶出发经由输液管的输液通道去往留置针或针尖,收集注射残夜的装置包括接头和第一容纳腔。其中,所述接头包括第一通道,用于与输液管的输液通道连通以收集输液通道内的气体和少量液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并能够控制接头与外界大气环境是否连通;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用于连接第一容纳腔。在输液通道与第一通道连接,并且输液通道内的液体接近第一通道时,输液通道内的气体和部分液体基于处于挤压状态下的第一容纳腔的回弹而进入到第一通道的内部,以使得输液通道内尽量被药液占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集注射残液的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采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无论采用何种途径给药,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化疗药物主要为细胞毒性药物,遍布全身除杀灭癌细胞外还会对全身正常细胞出现损害,因此化疗患者常会出现恶心、腹泻、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脱发等药物副作用表现。不仅如此,化疗药物在配置的过程中,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如骨髓、消化道的损害尤为严重,造成护理人员白细胞减少、脱发、恶心等毒性反应,对医护人员职业损害极大。
目前,化疗药物的安全配置逐步得到重视,配置化疗药物的各类封闭操作箱被发明了出来,但对于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仍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化疗药物在给患者临床施用的过程中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为避免向患者体内注射空气造成患者血栓塞,在注射前需要对输液器进行排气,在排气的过程中以排出一滴液体作为针内排气完毕的指示。但排出的药液常常得不到合理的处置,时常排在制定的敞口容器内甚至直接排放到地上。药液中的毒性微粒挥发到空气中,健康人群吸入后仍然会对身体产生毒害,不利于医护人员和照护人员的自身健康。虽然单次释放挥发的量不多,但在医院独立空间小,医护人员需要照料注射的患者多,尤其是在肿瘤医院,少量多次吸入,有毒物质的危害逐渐累计,医护人员在一年内至少吸收了上千毫升的药物。对医护人员损伤极大。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些能够在针尖前端收集药液的装置。例如,CN204293625U公开了一种化疗药品注射前排气排液收集瓶,含有瓶体、凸边和瓶口,在所述瓶体的前端设置所述凸边,在所述瓶口设置橡胶层、试纸层和封口膜;在所述瓶体的后端设置有软层膜窗,在所述软层膜窗上贴置一个装有中和剂的软胶腔,在所述软胶腔内设有顶珠;与所述凸边相对应配置一块注射保护板:在所述注射保护板的中间设有套瓶孔,所述套瓶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瓶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边的外径。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输液器的针尖从瓶口处插入,将液体和气体排出到瓶体中。瓶口处设置有橡胶层、试纸层和封口膜,在针尖从瓶口内拔出后,橡胶层能够使得瓶口密封以防止瓶内的气体或液体挥发到外界环境中。并且通过释放出软胶腔内的中和剂,对药物进行解毒。但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输液器针尖直接插入到瓶口中,容易由于瓶口消毒不彻底而污染针尖,甚至再次插入到患者体内导致患者的感染。如若在插入针尖前还需要单独对瓶口擦拭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溶液进行消毒则增加了多个输液前的步骤,使得输液过程更加复杂化,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帮助输液器排气排液并收集排除的液体以降低液体挥发有毒微粒对健康人群造成危害的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还能够避免输液器输液通道内的液体被污染,降低使用收集装置对正常输液造成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胶炼胶机
- 下一篇:一种超薄气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