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芥菜疙瘩为原料生成红色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3883.0 | 申请日: | 202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平;单辉;杨磊;刘健;李强明;汪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碗北老家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芥菜 疙瘩 原料 生成 红色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芥菜疙瘩为原料生成红色素的方法,该方法首次以白色的新鲜芥菜疙瘩块根为原料,经低温冷冻、常温解冻、匀浆、过滤去渣、高温加热、离心除杂、浓缩、干燥等物理步骤生成并获得红色素。红色素生成工艺简单,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经结构鉴定,红色素主要成分为芍药花青素。本发明以非红色的芥菜疙瘩块根为原料加工生成红色素,不仅为获取天然红色素提供了新方法,而且为其他天然色素不局限于来自含有目标色素原料的提取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以芥菜疙瘩块根为原料生成红色素,提高了芥菜疙瘩块根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为芥菜疙瘩块根深加工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芥菜疙瘩为原料生成红色素的方法。
技术背景
芥菜疙瘩(Brassica napiformis L.H.Bailey)为十字花科芸苔属经济作物,在我国各省均有种植,生长快,产量高,其食用部位是圆锥形的块根,直径约7cm~10cm,肉质,白色。由于芥菜疙瘩块根含水量高,长时间储存容易发生糠心、腐烂等变质问题,采后损失严重,损耗率高达20%~30%。目前芥菜疙瘩块根主要用于新鲜辣菜食用或经盐腌或酱渍等初级加工方式加工成风味小菜食用,缺少精深加工产品,利用率和附加值较低,且芥菜疙瘩块根加工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劳动强度大,生产季节性强,其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以芥菜疙瘩块根为原料开发有别于传统盐腌和酱渍的新产品和产品加工新技术是提高芥菜疙瘩块根经济价值、实现芥菜疙瘩产业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红色素分为天然红色素和化学合成红色素两类。红色素应用领域宽广,不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为食物提供鲜艳的色泽,同时在化妆品、医药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化学合成红色素危害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人们对含有化学合成红色素的产品安全性产生了巨大担忧,因此更加青睐天然红色素的产品,使得天然红色素的使用量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彰显出天然红色素广阔的发展前景。
鉴于目前芥菜疙瘩块根深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天然红色素的发展前景,本发明创造性的开发了一种以白色的新鲜芥菜疙瘩块根为原料生成天然红色素的方法,以期为芥菜疙瘩块根的深加工、提高芥菜疙瘩块根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一条新路径。
发明内容
一种以芥菜疙瘩为原料生成红色素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清洗干净的新鲜芥菜疙瘩块根在不高于-20℃低温条件下冷冻处理24h以上。
(2)将冷冻处理后的芥菜疙瘩块根在常温条件下完全解冻。
(3)将完全解冻后的芥菜疙瘩块根匀浆,匀浆液过滤去渣,得芥菜疙瘩块根汁液。其中,匀浆转速不低于5000r/min。
(4)将芥菜疙瘩块根汁液在80℃~100℃高温条件下搅拌加热,至汁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色,继续搅拌加热不少于1h。
(5)红色汁液经离心除杂、浓缩、干燥,得红色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首次实现以白色的新鲜芥菜疙瘩块根为原料生成红色素。现有天然红色素都来源于自身为红色的原材料,而芥菜疙瘩块根为白色,未经处理前不含有红色素,本发明通过冷冻、解冻、匀浆、加热四个物理处理步骤,促使芥菜疙瘩块根生成天然红色素,为天然红色素的获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的方法,为天然红色素的开发提供了新资源,拓宽了提取天然红色素的原料选择范围,同时为其他天然色素不局限于来自含有目标色素原料的制备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碗北老家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碗北老家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