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野战担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6466.1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7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涛;李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松涛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A61G1/04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诚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67 | 代理人: | 姚艳梅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野战 担架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野战卫勤保障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组合式野战担架系统,包含平行放置的担架本体(第一担架)、治疗平台(第二担架),包括抽拉式担架杆,担架杆支撑管,担架杆支撑杆,第一担架盒式担架板、充电式发热包、伤员转移布,第二担架储物盒式担架板、隔离罩;担架杆内侧设可插入担架板的卡槽,担架板为组合排列的硬质隔温盒体结构,盒体放置充电式发热包,上面为拱型隔板及伤员转移布,第二担架储物盒担架板收纳救治器材且盒盖放置伤员救治器械,隔离罩覆盖第二担架担架杆且通过粘结带与担架杆及担架板连接固定形成隔离担架;本发明组件体积小、便于收纳携带且系统易组装,多种使用方式,解决现有野战担架结构功能单一、配套及实用性差及搬运救治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野战卫勤保障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训练、野战条件下进行伤员搬运、急救、液体复苏救治的组合式野战担架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医学救援实践表明:伤员具有突发性强、伤者多、伤情严重及救护环境复杂的特点,伤后24h内最主要死亡原因是失血过多,休克后“黄金1小时”液体复苏是其关键的救治措施,战伤死亡发生之前快速有效地将伤员转运至医疗机构能够显著降低其死亡率,战时伤员死亡率与伤员接受救治的时间直接相关。
野战条件下创伤救治及训练自救存在着野外训练环境复杂,以及创伤伤员伤者多、伤情严重、救护环境复杂、分级救治等实际,野战及野外训练环境下技术条件适应性的差异,对野战及训练条件下医学救援设备提出很高要求。
野战担架具有体积较小、携带便利、可潜入战术环境、便于转运单个伤员等特点,现阶段部队配发伤员转运担架具有便于携行、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但担架制式化、集成化、科技化程度不高,存在结构功能单一、配套性差、无法满足伤病员转送需求等问题。
现有野战创伤救治中,由于救治担架重量大、无法拆卸、携带困难、搬运过程容易导致伤员疼痛加重或二次损伤,且野战搬运救治与创伤救治平台设施及器械设备环境相脱离,存在野战担架结构功能单一、配套性差、不易携带、安全及实用性差,无法满足伤病员转送过程中治疗需求,操作效果及技术适应性不理想,搬运及救治工作效率低且感染风险高,以及无法解决化学、毒剂、生化污染区域的伤员搬运救治,难以有效完成担架及救治设备消毒及感控保障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缺陷、难点、要求,本发明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组合式野战担架系统,解决现有野战救治担架搬运、救治伤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功能单一、配套性差、不易携带、安全及实用性差,无法满足伤病员转送过程中治疗需求,操作效果及技术适应性不理想,搬运及救治工作效率低且感染风险高,以及无法解决化学、毒剂、生化污染区域的伤员搬运救治,难以有效完成担架及救治设备消毒及感控保障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组合式野战担架系统,硬质材料,包含平行放置的担架本体(第一担架)和治疗平台(第二担架),包括抽拉式担架杆、担架杆支撑管、担架杆支撑杆,第一担架盒式担架板、可充电发热包、致冷冰袋、拱型隔板、伤员转移布,第二担架储物盒式担架板、伸缩式固定带、隔离罩、小型氧气筒。
2、所述第一担架包括抽拉式担架杆、盒式担架板、拱型隔板、可充电发热包、致冷冰袋、伤员转移布;
进一步地,所述担架杆为两侧抽拉式结构,担架杆两端设手持凹槽,所述担架杆内侧设置插入担架板挂片及固定担架板的卡槽,所述盒式担架板为若干组合排列硬质隔温盒体结构,担架杆内侧盒体边框凸起挂片连接固定于担架杆卡槽内,担架杆内侧担架板头部、胸部、腹部、下肢相应位置盒体边框设置可插入的拱型隔板,便于保持担架相应位置温度及固定伤员,所述担架杆内侧卡槽两端外缘设置可通过担架支撑杆的螺丝孔;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底部放置固定粘接带,盒体内根据伤员伤情放置可充电发热包或致冷冰袋,用于伤员救治过程中加温、降温及简易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松涛,未经李松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