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用接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6410.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华;王宇;徐誉纯;陈贵征;何映酉;王雨墨;马瑞;毕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成都极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20 | 代理人: | 李凌峰;王竹荣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颧骨 切开 整形手术 接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用接骨板,属于医用产品领域,提供一种用于L长臂固定的新型结构的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用接骨板,其包括上连接板、折弯连接桥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通过折弯连接桥连接成阶梯结构,在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用于通过螺钉与眶下缘连接的第一螺钉孔;在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用于通过螺钉与颧骨体连接的第二螺钉孔。本发明所述接骨板符合颧骨颧弓整形的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条件,能够被有效地用于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中L型骨切开处理后的L长臂的固定连接,这样在连接后能够有效的对抗咬肌牵拉,有效预防术后骨缝、骨不连及骨缺损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用接骨板。
背景技术
L型骨切开(骨截除)颧骨颧弓降低术是目前最广泛开展的术式,因其骨接触面较大,而且易于实现坚固内固定,整形效果良好,适应证广泛。其采用钛钉钛板为基础的坚固内固定技术是颌面整形外科的基本技术。但目前的钛钉钛板型号和尺寸用于实施L短臂固定容易实现,而由于咬肌等牵拉作用,短臂固定不是理想选择,采用眶下缘到颧骨体的L长臂固定能有效对抗咬肌牵拉,从而避免颧骨颧弓骨块移位、下滑,预防发生后期的骨缝和骨不连的有效解决方案,但目前尚未见到国内有针对L长臂固定的专用接骨板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L长臂固定的新型结构的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用接骨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用接骨板,接骨板包括上连接板、折弯连接桥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通过折弯连接桥连接成阶梯结构,在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用于通过螺钉与眶下缘连接的第一螺钉孔,并且至少有两个第一螺钉孔沿折弯连接桥的折弯线平行间隔地分布设置;在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用于通过螺钉与颧骨体连接的第二螺钉孔,并且至少有两个第二螺钉孔沿连接桥的折弯线平行间隔地分布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弯连接桥呈中间镂空结构,折弯连接桥包括左右两侧的连接侧部,连接侧部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在两侧的连接侧部之间形成第一中间镂空孔。
进一步的是:在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钉孔。
进一步的是:在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螺钉孔,并且四个第二螺钉孔呈矩形分布;由下连接板上的四个第二螺钉孔和上连接板上的两个第一螺钉孔形成两排螺钉孔且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是:在下连接板上位于四个第二螺钉孔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中间镂空孔。
进一步的是: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呈平行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阶梯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2-6mm。
进一步的是:阶梯高度H的取值为2mm、3mm、4mm、5mm或6mm。
进一步的是:接骨板的长A为12~15mm、宽B为6~9mm、厚度D为0.2~0.5mm、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的孔径均为1.6mm。
进一步的是:接骨板的四周轮廓设置为倒圆角过渡结构。
进一步的是:接骨板整体为钛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接骨板呈阶梯结构,以满足对骨切开后呈阶梯位置关系的眶下缘和颧骨体之间有效连接,并且更佳符合颧骨颧弓整形的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条件,能够被有效地用于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手术中L型骨切开处理后的L长臂的固定连接,并且在连接到L长臂位置后能够有效地对抗咬肌牵拉,有效预防术后骨缝、骨不连及骨缺损的发生;另外,通过设置不同的规格的阶梯高度H,能够更好的匹配以及控制颧骨颧弓内推距离,能广泛适用于颧骨颧弓切开内推整形术。另外,由于本发明所述的接骨板整体采用面连接的结构,能提高连接后的结构稳定性,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接骨板使用数量,进而还能够简化手术时固定安装接骨板的工作量,减少了时长,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和工业流程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