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5059.9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7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4 | 分类号: | E04C2/284;E04C2/30;C08L67/04;C08L75/04;C08K9/12;C08K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梁晨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降解 复合材料 环保 建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属于可降解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可以实现由可重复利用的内保温加强体以及可降解的外可降解包层组合而成,外可降解包层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良好的热性、耐热性,并设有特制的利降抵模体,利降抵模体可在对建筑板进行回收的过程中,为外可降解包层的降解提供大量微生物,从而显著提高外可降解包层的降解效率,并通过回收充料装置的设置,使得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使利降抵模体复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建筑板中的内保温加强体、利降抵模体可回收、重复利用,且外可降解包层便于制得,从而有效节省了资源,外可降解包层可生物降解,处理起来简单、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
背景技术
可降解材料是在一段时间内,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意义上均可降解的材料。按降解的外因因素来分,可分为:光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分子量。材料结构等。
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板,在使用后,由于表面有损伤或黏着有粘合剂等因素,通常无法回收再利用,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且现有建筑板的大多不易降解,处理起来十分的麻烦,并容易污染环境,不够环保。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它可以实现由可重复利用的内保温加强体以及可降解的外可降解包层组合而成,外可降解包层由经改性剂的改性过的聚乳酸制作而成,使得外可降解包层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良好的热性、耐热性,并设有特制的利降抵模体,利降抵模体可在对建筑板进行回收的过程中,为外可降解包层的降解提供大量微生物,从而显著提高外可降解包层的降解效率,并通过回收充料装置的设置,使得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使利降抵模体复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建筑板中的内保温加强体、利降抵模体可回收、重复利用,且外可降解包层便于成型制得,从而有效节省了资源,外可降解包层可生物降解,处理起来十分简单、高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环保性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包括内保温加强体和包覆于内保温加强体外侧的外可降解包层,所述内保温加强体的各个面上均设置有利降抵模体,所述利降抵模体包括镶嵌安装于内保温加强体上的纳膜粗筒,所述纳膜粗筒远离内保温加强体的一端连通有抵模细管,所述抵模细管的内壁上密封固定连接有密封弹性膜,所述密封弹性膜处于受力膨胀状态,所述密封弹性膜内填充有利降填充体,所述利降填充体为休眠状态下的微生物菌落,所述抵模细管的内壁上密封固定连接有水溶密封块,所述水溶密封块由熔融状态下的糖浆凝固而成,所述水溶密封块远离利降填充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抵模细管相匹配的密封防水塞,所述密封防水塞与抵模细管螺纹连接,所述密封防水塞远离水溶密封块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扳手连接孔,通过利降抵模体的设置,使得当将建筑板埋入土壤中后,水溶密封块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溶解,从而失去对密封弹性膜、利降填充体限制,使得密封弹性膜得以回弹收缩,将利降填充体挤出至土壤中,使休眠的微生物得以活化,从而为外可降解包层的降解提供大量的微生物,进而可显著提高外可降解包层的降解效率,且利降抵模体在外可降解包层的成型过程中,可起到一个支撑内保温加强体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外可降解包层的成型,进而提高了实用性。
一种基于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环保建筑板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扳手插入扳手连接孔并拧下密封防水塞;
S2、将建筑板埋入土壤中,使外可降解包层降解;
S3、外可降解包层完全降解后,取出内保温加强体,使用回收充料装置将利降抵模体复原后,拧上密封防水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