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3611.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天玺;付成华;宋学金;林晓惠;白帅;穆宵枭;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水电工程 大坝 清淤 装置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河道清洁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系统。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淤口和出水口,分离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污口;所述分离罐内设置有转轴及围绕转轴螺旋并与筒壁抵接的螺旋叶片;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分离罐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一种清理简单,维修方便,且能有效进行泥水分离、降低能源消耗的水利水电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清洁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河流及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为了加强水资源利用修建了诸多大坝,大坝作为水利工程中的枢纽可以减少洪涝灾害,随时储备水资源以供不时之需,也可以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燃煤的使用。但大坝上游形成水库后,流速减缓,导致泥沙沉降并在水库中淤积,造成大量泥沙沉积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坝虽大多采用“蓄清排浑”的大坝运用方式,但仍需定期进行坝底抽淤工作,现有的清淤方法为将底部淤泥抽取至陆地上的沉淀池后采用沉淀的方式进行泥水分离,不仅沉淀池修建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其淤泥抽取后的转运成本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淤口和出水口,分离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污口;所述分离罐内设置有转轴及围绕转轴螺旋并与筒壁抵接的螺旋叶片;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分离罐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
优选的,所述分离罐倾斜设置,出淤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所述进污口位于分离罐上方;所述进污口设置有进污斗。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间距从出水口处向出淤口处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为可用于滤水的网格形叶片。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外环设置有环片,所述环片的厚度从与螺旋叶片交接处向两侧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分离罐的内径从进污口处向出淤口处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转轴内部设置有水管,其靠近出水口一端设置有喷水口,向螺旋叶片进行高压喷水。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清淤处理系统,包括抽淤机构、分离机构及沉淀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上述权利要求所述任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用清淤装置。
优选的,所述沉淀机构包括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对分离机构分离出的部分进行分别沉淀;所述抽淤机构及分离机构设置在清淤船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沉淀池为轻质材料构成可漂浮于水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分离罐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和滤网对抽取出的淤泥进行泥水分离,将淤泥中的大部分水分过滤分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待沉淀淤泥的体积,加快沉淀效率,分离出的水含泥沙量低,可直接排放至水中;整个清淤处理系统可跟随清淤船移动,在减少将淤泥与大量水运输至地面的运输消耗外,有效减少了对地面空间的需求。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一种清理简单,维修方便,且能有效进行泥水分离、降低能源消耗的水利水电大坝用清淤装置及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离罐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沉淀池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3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热传导玻璃加热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弯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