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曳引轮的曳引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2685.2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8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符斌;郭德玲;严晓;钱敏刚;徐亮;喻玮玮;陆娉;沈志妹;陆金菊;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曳引轮 曳引机 | ||
本发明提供了外置曳引轮的曳引机,其使得机座的整体强度高,进而使得曳引机在运行时、整个机座的变形小,确保了曳引机运行的平稳性。其包括机座、定子、转子、曳引轮、制动器、转轴,其特征在于:机座的内腔用于放置定子和转子,机座的一端的径向中心设置有第一转轴贯穿孔,机座径向外侧一端内凹形成电机环腔,机座的径向外环的朝向曳引轮的端面盖装有箱盖,箱盖的径向中心设置有第二转轴贯穿孔;定子和转子组合形成电机构件,转子的输出端套设于转轴布置;转轴分别通过轴承支承于第一转轴贯穿孔、第二转轴贯穿孔,转轴贯穿第二转轴贯穿孔并外凸形成曳引轮安装端,曳引轮安装端固套有曳引轮,电机环腔的径向内环壁上固套有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曳引机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外置曳引轮的曳引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外置曳引轮,其优化后的结构见图1,其机座的轴向中心设置转轴贯穿孔,转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分别支承于转轴贯穿孔,转轴的两端分别侧凸于基座的对应端面布置,转轴的一端固装有转子和曳引轮的集成结构,转轴的另一端固装有制动器,整个机座的朝向曳引轮的端面为敞口结构,用于安装曳引轮的机座的刚性不足,进而使得现有的外置曳引轮的曳引机的机座的承重强度不够,在曳引机运行时,机座的变形强度大,曳引机的运行平稳性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外置曳引轮的曳引机,其使得机座的整体强度高,进而使得曳引机在运行时、整个机座的变形小,确保了曳引机运行的平稳性。
外置曳引轮的曳引机,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机座、定子、转子、曳引轮、制动器、转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的内腔用于放置定子和转子,所述机座的一端的径向中心设置有第一转轴贯穿孔,所述机座径向外侧一端内凹形成电机环腔,所述机座的径向外环的朝向曳引轮的端面盖装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径向中心设置有第二转轴贯穿孔;
所述定子和转子组合形成电机构件,所述转子的输出端套设于所述转轴布置;
所述转轴分别通过轴承支承于第一转轴贯穿孔、第二转轴贯穿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二转轴贯穿孔并外凸形成曳引轮安装端,所述曳引轮安装端固套有所述曳引轮,所述电机环腔的径向内环壁上固套有所述定子;
所述转子具体包括环形转子、中心连接套筒,所述定子的外周环布有所述环形转子,所述环形转子的朝向所述曳引轮的外端固接所述中心连接套筒的外环部分,所述中心连接套筒固套于所述转轴的对应轴向区域,所述中心连接套筒的固套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转轴贯穿孔、第二转轴贯穿孔之间。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的一端中心位置的两侧分别内凹,其外侧形成编码器安装腔、内侧形成连接套筒导向避让腔,编码器固接于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曳引轮的一端、且所述编码器不外凸于所述机座的外端面,所述编码器位于所述编码器安装腔内,所述中心连接套筒的套装于所述转轴的部分轴向长度大于外环部分的厚度,确保套装连接稳固可靠,所述外环部分包括径向内侧直线环、斜向环、径向外侧直线环,所述斜向环沿着所述套筒导向避让腔斜向外扩布置,所述径向外侧直线环的外端面平行于所述箱盖的对应区域内端面布置,确保整个结构紧凑、可靠;
所述机座的两侧分别固装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具体为电磁制动器,所述电磁制动器的刹车片贯穿对应的机座壳体后朝向所述转环形转子的外壁布置,其使得整个机座的轴向尺寸缩小,方便整个曳引机的组装;
所述转轴的安装所述曳引轮的一端为自内而外收口的锥形结构,所述曳引轮的套装孔仿形固套于所述转轴的曳引轮安装端、并固装有锁止端盖,确保曳引轮的安装稳定可靠;
所述机座的顶部设置有接线座,确保接线方便可靠;
所述第一转轴贯穿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转轴对应于第一轴承的内侧位置设置有第一止挡凸台,所述转轴对应于第二轴承的内侧位置设置有第二止挡凸台,确保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轴向安装位置稳固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发束及串联式接发束带
- 下一篇:一种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