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E板材散热的导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651.3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白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信鑫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21/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重庆知育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6 | 代理人: | 彭莉虹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梁平区双***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e 板材 散热 导热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E板材散热的导热结构,属于PE板材技术领域,通过在PE板材的外端面上设置蜂窝导热片与导热棉的配合结构,可将PE板材处的高温向外进行传递散发,且蜂窝导热片上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导热柱,多个导热柱定点导热性强,集中将热量向散热板处进行传导,并在导热柱处温度过高后,磁驱动机构发生形变与一对附磁格板相脱离,此时,一对附磁格板在其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脱离散热腔,由此扩大导热柱与散热腔之间的导通面积,嵌设于内侧的导热柱与外界相连通,以有效提高导热柱的导热、散热性能,从而实现PE板材的快速降温,当在自然低温状态下时,磁驱动机构与一对附磁隔板相磁吸衔接,实现对散热腔密封防尘、防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E板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PE板材散热的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具有韧性高、抗拉、耐腐蚀、耐低温、电气、介电绝缘性好、吸水率低、水汽渗透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害以及耐磨性能好等特点,在化工,服装,包装,食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但PE板材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其耐热老化性差,聚乙烯PE板在热作用下,其内部的纤维结构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为了增强聚乙烯PE板的耐热性能,现有技术PE板基板层的外表面粘合导热胶,利用导热胶将PE板内的热量向外传导,来提升整体的耐热性能。但是,普通的一层导热胶则难以将大量的热量快速的散发触发,且导热胶与PE板材密封粘合,透气性差不利于通风散热,导致整体的耐热性能下降。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种用于PE板材散热的导热结构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E板材散热的导热结构,通过在PE板材的外端面上设置蜂窝导热片与导热棉的配合结构,可将PE板材处的高温向外进行传递散发,且蜂窝导热片上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导热柱,多个导热柱定点导热性强,集中将热量向散热板处进行传导,并在导热柱处温度过高后,磁驱动机构发生形变与一对附磁格板相脱离,此时,一对附磁格板在其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脱离散热腔,由此扩大导热柱与散热腔之间的导通面积,嵌设于内侧的导热柱与外界相连通,以有效提高导热柱的导热、散热性能,从而实现PE板材的快速降温,当在自然低温状态下时,磁驱动机构与一对附磁隔板相磁吸衔接,实现对散热腔密封防尘、防潮。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PE板材散热的导热结构,包括贴附于PE板材上的蜂窝导热片,所述蜂窝导热片上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个导热柱,所述蜂窝导热片的上端设有贴附于多个导热柱上端面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底端开设有多个与导热柱上端面相匹配嵌设的弧形嵌设腔,所述散热板与PE板材之间形成导热腔,所述导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棉,所述蜂窝导热片以及多个导热柱均包覆于导热棉内部,所述导热柱包括嵌设于蜂窝导热片上的中空陶瓷导热体,所述中空陶瓷导热体的内部开设有形变腔,所述形变腔内嵌设安装有磁驱动机构,所述中空陶瓷导热体的上端面两侧均滑动贴附有与磁驱动机构磁吸设置的附磁格板,所述中空陶瓷导热体的两侧还连接有分别位于附磁格板底端的叠合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多个与中空陶瓷导热体上端部位置对应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安装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导热片呈波浪曲面型结构,多个导热柱均匀分布于蜂窝导热片的凹面上,将蜂窝导热片设置成波浪形,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其与导热柱之间的衔接面积,另一方面导热柱位于其凹面处,有效提高了蜂窝导热片安装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导热片选用石墨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蜂窝导热片上开设有若干蜂窝孔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信鑫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信鑫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6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