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574.1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丁仁明;王帅军;林嘉斌;张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E02B1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海兵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溢油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属于溢油回收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第一浮体、第二浮体、导向机构、吸油机构、储油框和刮油机构,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通过连接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形成有吸油通道,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将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首部的溢油导入吸油通道内,所述吸油机构能够抽吸进入吸油通道的溢油,所述储油框固设在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所述刮油机构能够将吸油通道内剩余的溢油刮至储油框内。本发明能够快速回收指定水域的溢油,防止溢油扩散,提高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溢油回收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及运储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造成原油或油品从作业现场或储器里外泄,溢油流向地面、水面、海滩或海面,同时由于油质成分的不同,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这一现象称为溢油。
目前,海上溢油事故主要利用围油栏、吸油毡与消油剂等工具进行溢油处理。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时,只是将上述处理工具简单放置到收油船舶上,再进行人工溢油回收。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回收效率低,而且需要人工操作,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本发明能够快速回收指定水域上的溢油,防止溢油扩散,提高回收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通过连接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的尾部均设有螺旋浆推进器,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形成有吸油通道;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的首部,所述导向机构能够将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前方的溢油导入吸油通道内;
吸油机构,所述吸油机构设置在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所述吸油机构能够抽吸进入吸油通道的溢油;
储油框,所述储油框固设在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
刮油机构,所述刮油机构设置在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所述刮油机构能够将吸油通道内剩余的溢油刮至储油框内。
在上述的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第一浮板,所述第一浮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浮体的首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一浮板水平转动;
第二浮板,所述第二浮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浮体的首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二浮板水平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浮体的首部;
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浮体的前侧面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转动杆上;
第一浮板,所述第一浮板上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孔;
两个第一竖直杆,两个所述第一竖直杆垂直固设第一转动杆的下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一竖直杆和两个第一穿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竖直杆穿过相对应的第一穿孔且端部固设有第一封板,位于第一浮板上方的第一竖直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沿,位于第一限位凸沿和第一浮板之间的第一竖直杆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海上溢油回收装置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浮体的首部;
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浮体的前侧面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转动杆上;
第二浮板,所述第二浮板上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二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为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可降解塑料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