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533.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2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文;徐秋程;黄吉波;丁洋;付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5/00 | 分类号: | G08G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路 高度 协同 优化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方法,属于空中交通管理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流量受限空域内的计划航路及备选航路信息、计划航路下游空域单元的可用时隙信息、航班运行信息,然后制定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的算法,分别以全部航班总地面延误损失最小、全部航班高度层变更数量最少、全部航班总燃油消耗量最小为目标建立满足有效性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而建立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求解模型,得到非劣解集,形成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策略。本发明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中交通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空域管理、基于四维轨迹的航路流量管理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自由选择航路改进运行是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系统组块升级计划”中的效能改进领域3“最佳容量和灵活飞行”的关键阶段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允许改变计划航路以充分利用空域资源、满足最优飞行轨迹需要,提高航路流量管理效率。航路时隙资源分配是航路流量管理的关键技术,一般针对计划航路容量受限及可用航路情况,根据航班延误成本、航路容量等条件,协同分配航路时隙资源,优化安排航班时刻。美国麦特公司开发了协同航路资源分配工具,飞行用户可提供多个可选航路,根据可用航路和飞行用户偏好等信息,以最高偏好为目标分配最佳航路,从而有效减轻天气等因素导致的航路拥挤影响。空域流量管理程序是美国联邦航空局采用的航路资源管理策略,根据流量限制区域的可用航路时隙资源和飞行需求,按照各相关方协同决策目标优化分配航路时隙。欧洲航行安全组织提出了空中交通流量和容量管理概念,通过结合地面等待和改航,协同分配空域容量,调配飞行流量。国内研究成果以理论研究为主,有学者综合利用地面等待、动态航路、条件航路等多种管理手段,引入动态航路、条件航路开放成本,建立了以最小运行成本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还有学者考虑了航路耦合容量,建立了整合改航策略和等待策略的协同多航路资源分配的0-1整数规划模型,充分利用了可用航路资源,降低了航班总延误成本;还有学者建立了以全部航班总转弯点数量最小、以全部航班总转弯点数量最小、以平均旅客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的协同航路时隙资源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研究较少考虑高度层的分配,高度层对于不同机型航班的燃油消耗有较大影响,也是最优飞行轨迹的重要指标,将航路及其高度层与时隙协同分配,以不同形式表现航路流量管理下的灵活飞行效率,兼顾空管、航空公司等相关方需求,建立多优化目标,提供多种分配策略供决策者选择。目前尚缺少一种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按照自由选择航路与灵活飞行的理念,建立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可用航路及其高度层配置、容量和流量条件,为每个航班合理分配航路、高度层、时隙资源,生成分配策略集,实现航路交通运行效率的最大化和航班飞行轨迹的最优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信息平台,获取流量受限空域内的计划航路及备选航路信息,获取计划航路下游空域单元的可用时隙信息,获取航班运行信息;
步骤2:利用所述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的算法;
步骤3:根据所述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的算法,建立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步骤4:求解步骤3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出非劣解集,形成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策略集;
步骤5:通过步骤1构建的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发布航路时隙与高度层协同优化分配策略,进行多目标优化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