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界面微孔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9991.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刘志梅;郑世全;刘贞超;李鹏飞;丁明洋;柳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德丰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67/00;C08L71/00;C08L97/02;C08L63/00;C08K3/04;C08K9/00;C08K3/22;C08J9/14;C08J9/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界面 微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
聚苯乙烯珠粒50~70份、改性纳米石墨颗粒2~5份、复合发泡剂0.6~2份、阻燃聚酯多元醇2~10份、阻燃聚醚多元醇2~10份、植物纤维8~12份、聚苯乙烯纤维5~15份、纳米二氧化钛颗粒2~15份、水性环氧树脂5~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界面微孔板包括具体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聚苯乙烯珠粒56份、改性纳米石墨颗粒4份、复合发泡剂1份、阻燃聚酯多元醇3份、阻燃聚醚多元醇3份、植物纤维10份、聚苯乙烯纤维10份、纳米二氧化钛颗粒8份、水性环氧树脂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泡剂包括具体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1,1-二氟乙烷20~35份、1,1,1,2-四氟乙烷30~50份、二氟甲烷20~30份、二氧化碳流体15~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泡剂包括具体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1,1-二氟乙烷35份、1,1,1,2-四氟乙烷30份、二氟甲烷20份、二氧化碳流体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流体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石墨颗粒的粒径为80~1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珠粒由不同粒径范围的珠粒级配而成;所述聚苯乙烯珠粒的粒径范围配比为:
0.5~1mm:5~20%;
1~1.5mm:30~40%;
1.5~2.5mm:30~50%;
2.5~4mm:15~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珠粒的粒径范围配比具体为:0.5~1mm:10%;1~1.5mm:35%;1.5~2.5mm:35%;2.5~4mm: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为20~30nm。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界面微孔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组分的聚苯乙烯珠粒、改性纳米石墨颗粒、阻燃聚酯多元醇、阻燃聚醚多元醇、植物纤维、聚苯乙烯纤维、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水性环氧树脂配料并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的动态变化状态下在第一挤出机进行熔融混合,在第一挤出机末端注入制备好的上述组分的复合发泡剂;
2)物料经第一挤出机输出端进入第二挤出机,进行低温高压调性;
3)进入静态混炼段进行进一步的混炼;
4)进入动态混炼段进行动态混炼;
5)通过模头挤出,制得复合界面层保温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德丰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德丰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9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