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元件用双相控温式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814.0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0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汤雪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综合保税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44002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元件 用双相控温式保 护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用双相控温式保护套,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可实现设有特制的漂浮导热体、浮空保温球,并联合相变控温体等的设置,当电子元件因工作产生较大热量时,相变控温体可对该热量进行吸收,并逐渐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相变控温体物态的变化,可使导热板上浮至与散热条相抵,与外界建立导热连接,从而将相变控温体吸收的热量散发至外界,进而对电子元件进行快速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保护套不仅具有很强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电子元件可免受外界高低温的侵扰,同时还能自发性的、快速的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从而在保证保温隔热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避免电子元件因自身产生的高温而损坏,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用双相控温式保护套。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例如:放大器、无线电接收机、振荡器等,连接电子元件常见的方式之一是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件也许是单独的封装(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管、二极管等),或是各种不同复杂度的群组,例如: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排阻、逻辑门等)。
一些用于户外的电子元件,当所处环境昼夜温差较大,即白天温度较高、晚上温度较低时,为防止电子元件受损,需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电子元件外套设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保护膜或保护套,如此虽然可降低白天的高温以及夜晚的低温对电子元件的影响,但会妨碍电子元件的散热,导致电子元件容易因工作产生的高温无法及时散去而损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元件用双相控温式保护套。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用双相控温式保护套,它可以实现设有特制的漂浮导热体、浮空保温球,并联合相变控温体等的设置,当电子元件因工作产生较大热量时,相变控温体可对该热量进行吸收,并逐渐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相变控温体物态的变化,可使导热板上浮至与散热条相抵,与外界建立导热连接,从而将相变控温体吸收的热量散发至外界,进而对电子元件进行快速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保护套不仅具有很强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电子元件可免受外界高低温的侵扰,同时还能自发性的、快速的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从而在保证保温隔热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避免电子元件因自身产生的高温而损坏,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元件用双相控温式保护套,包括柔性保温套,所述柔性保温套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保温连接端头,所述柔性保温套内开设有密封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相变控温体,所述柔性保温套的内壁上镶嵌安装有多个导热块,所述保温连接端头内开设有流变空腔,所述保温连接端头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环形空腔通过连通孔与流变空腔相连通,所述保温连接端头的顶端外壁上镶嵌安装有散热条,所述流变空腔的内壁上密封固定连接有弹性膜,所述流变空腔的内壁上且位于弹性膜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顶部放置有漂浮导热体,所述漂浮导热体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利浮环,所述利浮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利浮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驱斥磁铁,所述驱斥磁铁的一端包裹有驱斥屏蔽套,所述流变空腔内设置有多个浮空保温球。
进一步的,所述浮空保温球包括保温球壳,所述保温球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被斥磁铁,所述被斥磁铁的一端包裹有被斥屏蔽套,所述保温球壳内填充有氢气,所述保温球壳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成,氢气的填充可为浮空保温球提供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得浮空保温球会漂浮在散热条以及弹性膜的底端,从而可提供一个保温隔热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即相变控温体未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能有效降低热量由散热条处的导入或散出,从而显著降低外界温度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综合保税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宜宾综合保税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