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非接触传感器的全焊接波纹管式增压油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8793.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付剑;崔坤旭;刘继;周金林;付永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F15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接触 传感器 焊接 波纹管 增压 油箱 | ||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采用非接触传感器的全焊接波纹管式增压油箱,包括油箱壳体、后端盖、波纹管、导向套、磁体、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及充气阀,其中波纹管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后端盖与装有磁体的导向套,置于壳体中,共同构成了气液分隔结构,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油箱壳体外侧面,充气阀与进出油口分别位于后端盖与壳体前端,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非接触式传感器,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免去了传统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所需要的密封装置,进而使油箱结构减小、重量减轻,同时避免了密封装置长时间使用带来的泄漏问题,提高了使用寿命,从而更加经济高效,导向套与壳体内壁相接触,间隙配合,减少了波纹管伸缩时的摩擦阻尼,压力补偿响应迅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液压伺服作动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非接触传感器的全焊接波纹管式增压油箱,特别是涉及一种波纹管式增压油箱的非接触式传感器设置。
背景技术
航空伺服作动领域,电动静液作动器是新兴的作为飞机驱动舵面的能源,为减小液压能源体积,作为动力元件的柱塞泵工作转速提高,为防止柱塞泵出现空化现象,通常采用增压油箱作为泵入口压力补偿装置。现有增压油箱用于感应油液液位的传感器多采用的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和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采用接触式设置,其缺点其一是由于增压油箱的密闭性要求,接触式的位移传感器在安装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密封装置的设置,因此油箱整体的体积变大,重量也随之增大。二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密封安装处的泄漏,导致油箱的使用寿命下降。三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和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相比非接触式的磁感应传感器价格较高,提高了油箱成本。此外,现有波纹管式增压油箱多采用内支撑导向杆的导向方式,这也使得此处需设置必要的动密封装置,带来增重与泄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增压油箱传感器设置带来的缺陷,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仿真模型等进行验证后,终于创设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增压油箱传感器设置与导向方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采用新的传感器设置方式的波纹管式增压油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取消传统的接触式传感器而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并采用全焊接式波纹管以提供一种新型增压油箱,从而使自增压油箱的传感器密封装置和导向杆处动密封装置的泄漏有所避免,整体尺寸减小、重量减轻,从而更加经济实用,波纹管密封圈得以取消,摩擦阻尼减小,增压油箱性能更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新的传感器设置方式的自增压油箱,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传感器能够穿过非导磁金属,更正确且准确地感应油液液位。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采用非接触传感器的全焊接波纹管式增压油箱,还包括头部装有磁体的波纹管和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其中头部装有磁体的波纹管设置在壳体和后端盖组成的容腔内,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以感应磁体的位置得出油液液位。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一种采用非接触传感器的全焊接波纹管式增压油箱,其中所述的头部装有磁体的波纹管是由波纹管、导向套和磁体组成,其中波纹管头部焊接导向套,磁体安装在导向套上,波纹管在外支撑导向套的导向作用下随着油液液位的变化而伸缩,波纹管的尾部焊接在后端盖上,头部装有带磁体导向套的波纹管组件整体置于壳体与后端盖组成的容腔中,构成气液分离结构,波纹管腔与充气阀连通。
前述的一种采用非接触传感器的全焊接波纹管式增压油箱,其中所述的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采用磁感应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油箱壳体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传感器位于壳体外部,省去了传统传感器安装时必要的密封装置,使油箱的尺寸减小,重量减轻。
2.本发明可采用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不需要设置针对传感器的密封装置,消除了长时间使用所带来的传感器密封处外泄漏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力的人参皂苷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