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770.1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锐;罗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沙 分散 进水 引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涉及丘陵及山区小河流防沙引水工程。它包括挡水坝、引水涵管;挡水坝布置有多个挡水坝拦沙坎,相邻挡水坝拦沙坎之间为挡水坝冲沙槽;引水涵管布置有多个引水涵管拦沙坎,相邻引水涵管拦沙坎之间为引水涵管冲沙槽。本发明根据水流泥沙运动分布规律,将分散进水口布置于引水涵管拦沙坎顶部,利用凸起的引水涵管拦沙坎和钢格栅阻挡泥沙,低凹的引水涵管冲沙槽泄水冲沙,可使分散进水口引入低含沙水流,达到防沙引水之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丘陵及山区小河流防沙引水工程,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丘陵及山区小河流一般落差较大、河道坡降陡,洪水季节水流湍急,河道水流携带大量泥沙,而且卵砾石含量较高。这些泥沙对水利工程危害较大,往往导致挡水坝上游河道、渠道引水口淤塞,造成引水困难、水利工程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丘陵及山区小河流河道较窄,往往没有合适的空间及位置布置冲沙闸。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妥善解决丘陵及山区小河流引水工程中泥沙问题的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坝、位于挡水坝上游侧的引水涵管;
所述挡水坝顶部间隔布置有多个挡水坝拦沙坎,相邻挡水坝拦沙坎之间为挡水坝冲沙槽;
所述引水涵管顶部间隔布置有多个引水涵管拦沙坎,相邻引水涵管拦沙坎之间为引水涵管冲沙槽;
所述引水涵管拦沙坎上有分散进水口;所述分散进水口与引水涵管连通;
所述分散进水口顶部有钢格栅;
所述分散进水口为烟囱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散进水口与引水涵管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水坝拦沙坎的位置与引水涵管拦沙坎的位置对应,挡水坝冲沙槽的位置与引水涵管冲沙槽的位置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散进水口上游侧的高度大于下游侧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根据水流泥沙运动分布规律,将分散进水口布置于引水涵管拦沙坎顶部,利用凸起的引水涵管拦沙坎和钢格栅阻挡泥沙,低凹的引水涵管冲沙槽泄水冲沙,可使分散进水口引入低含沙水流,达到防沙引水之目的。
2)本发明挡水坝坝顶过流、过沙,不需要布置冲沙闸,挡水坝上游河道不进行清淤或少清淤,节省工程投资及工程运行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防沙分散进水口引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坝1、位于挡水坝1上游侧的引水涵管2;
所述挡水坝1顶部间隔布置有多个挡水坝拦沙坎11,相邻挡水坝拦沙坎11之间为挡水坝冲沙槽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