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拉式髋关节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720.3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孔杰;张鹏;杜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致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00 | 代理人: | 周厚民 |
地址: | 26603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拉式 髋关节 复位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拉式髋关节复位装置,包括:主支架,具有一定的长度;托板,设置在主支架的下方,与主支架的中部连接,适于插入到股骨头下方,具有两种不同的翻转状态;提拉件,用于提拉托板在两个翻转状态之间相互转换。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状复位器相比,本发明的提拉式髋关节复位装置改变了施力方向,现有圆柱状复位器只能沿轴向前推,导致股骨头抵在髋臼后缘难以跨越,而本申请的复位装置先抬升股骨头,至其高度高于髋臼后,再提起提拉结构,将托板的翻转状态转换,股骨头随着托板状态的转换,与托板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直至掉入髋臼内部,相比而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操作更加容易,复位效率更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拉式髋关节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严重关节病变、老年股骨颈骨折及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有效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疾病日益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重建病变关节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在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髋关节,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全髋关节置换是将股骨头和髋臼都置换掉,然后将置换后的股骨头安装进入到置换后的髋臼内部,即复位。正常的人体解剖结构,髋臼和股骨颈本身是有一定度数的前倾角;为了减少术后髋关节脱位,术中还需要适当增加髋臼和股骨颈的前倾角。在复位前,股骨头位于髋臼后缘的后上内侧,要复位的话,就要越过较高的髋臼后缘。
现有的复位器为圆柱状,前端弧形凹陷,用于承接住股骨头。由于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主流入路是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复位时用力的方向为前下内侧,向前用力时,股骨头就会抵在髋臼后缘上,难以越过髋臼后缘,由此导致手术困难。尤其是,当髋关节比较紧或髋臼侧前倾适当增大后,股骨头的复位会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复位股骨头的工具,在操作施力时,股骨头会直接抵在髋臼后缘上难以越过,导致复位困难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拉式髋关节复位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提拉式髋关节复位装置,包括:
主支架,具有一定的长度;
托板,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下方,与所述主支架的中部连接,可翻转设置,具有适于插入股骨头下方的第一翻转状态,和适于将股骨头推出所述托板的第二翻转状态;
提拉件,用于提拉所述托板在所述第一翻转状态和所述第二翻转状态之间转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架的中部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相对的连接板,所述托板可翻转地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托板具有沿所述主支架长度方向布置的左端、右端,以及沿所述主支架宽度方向布置的前端、后端;
所述托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可翻转地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板的左端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应侧边基本平齐设置;
所述托板的底面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基本平齐设置;
所述前端的靠近所述左端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后端的靠近所述左端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板通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沿所述主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排放喷嘴和接收器
- 下一篇:一种术中器官位置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