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压油水混合液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8424.3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淳子力;赵灿;陈家园;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宝钢汽车钢材部件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B01D17/038;B01D19/00;B01D49/0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谢一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混合液 分离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压油水混合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和缓冲器,所述筒体和所述缓冲器为圆桶式,所述筒体顶部开口,所述缓冲器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缓冲器侧壁沿切向开设有混合液入口,所述缓冲器顶部开设第二排气孔,所述缓冲器底部中心区域开设滴漏孔;所述筒体侧壁上开设有排油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油口的位置。本发明的带压油水混合液分离器,通过设置缓冲器,可使带压油水混合液在油水缓冲腔内减压,随后缓慢滴入筒体内,避免带压混合液直接冲入静置的分离液中,分离效果好;设计为筒体与缓冲器两层结构,方便拆取,可定期清理筒体内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压油水混合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工厂企业普遍会用到空气压缩机,通过把空气压缩后给相关设备提供动力。然而压缩空气存在油液来源,比如空气本身存在油粒,又如压缩机的工作需要油液对压缩蜗轮蜗杆的润滑,压缩过程带入压缩气源的油粒;这些油粒通过压缩气源的干燥冷凝,最终与冷凝水混合一起排出空压管路至外部环境,造成环境的破坏。因此,为实现环保生产,需要一种机械设备,对在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水混合液体进行高效的油水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带压油水混合液分离器,对在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带压油水混合液体进行高效的油水分离,以实现环保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带压油水混合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和缓冲器,所述筒体和所述缓冲器为圆桶式,所述筒体顶部开口,所述缓冲器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缓冲器侧壁沿切向开设有混合液入口,所述缓冲器顶部开设第二排气孔,所述缓冲器底部中心区域开设滴漏孔;所述筒体侧壁上开设有排油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排油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腔。
优选的,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主体和箱盖,所述缓冲腔主体呈“凹”字型结构,所述缓冲腔主体侧壁上沿切向开设所述混合液入口,所述“凹”字型结构的中心圆形内腔为活性炭过滤腔,内置活性炭,所述活性炭过滤腔的腔体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凹”字型结构的环形外腔为油水缓冲腔,所述滴漏孔开设在所述油水缓冲腔的底壁上;所述第二排气孔开设在箱盖上,所述箱盖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缓冲器主体顶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器包括外主体、U型内筒体和箱盖,所述外主体顶部开设圆形口,所述外主体底部中心区域开设所述滴漏孔,所述外主体侧壁上沿切向开设所述混合液入口;所述U型内筒体底部开设进气孔,所述U型内筒体筒内放置活性炭,顶部外周设置外沿;所述第二排气孔开设在箱盖上;紧固件依次将所述箱盖、所述U型内筒体固定于所述外主体顶部,U型内筒体的外壁与外主体的内壁间形成的环形腔体为油水缓冲腔。
优选的,所述缓冲器的底壁为倒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所述排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中部靠上的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筒体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油口和所述排水口外接水龙头,用于控制排油口或者排水口的关闭或开启;在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水位标尺,在所述筒体中上部设置观察窗,所述排油口的的位置高于所述观察窗的最低位。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连通直立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最高点高于所述观察窗,所述排水管顶部开设排气口,在所述排水管上设置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低于所述排油口,高于观察窗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筒体和所述缓冲器采用2.5mm厚度的304不锈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观察窗为圆形或者方形。
优选的,所述观察窗采用5mm厚度的透明钢化玻璃制成。
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宝钢汽车钢材部件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宝钢汽车钢材部件加工配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