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5854.X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萌;吴亚军;许雷;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科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3B37/022;C03C13/00;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高强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10~15份沥青基料、混合集料15~20份、矿粉25~30份、水泥45~50份和增强填料10~15份,所述增强填料包括按质量比1:2~5混合的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S1、先取沥青基料备用,再按配方将混合集料、矿粉、水泥和增强填料混合,收集得混合料;S2、将沥青基料和混合料混合并拌和处理,即可收集得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材料;本申请的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可用于路桥铺装,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透水性能,提高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由于其自身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路面和桥面等地方的铺装领域中,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用于铺装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使用效益:(1)安全效益:雨天雨水在路表形成的径流将得到削弱,水漂现象的发生概率将随着表面构造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环境效益:从源头上减小了轮胎与路面由于空气的抽吸和压缩产生的噪音,并且大空隙具有吸收噪音的效果,缓解夏季路面温度过高的现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经济效益:密度减小可以节约石料的使用,降低行车阻力使汽车油耗和轮胎磨耗减小,提高雨天道路通行能力,控制了拥堵导致的时间成本。
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3582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包括:粗骨料200~400份、细骨料20~40份、粉煤灰40~50份、硅酸盐水泥80~120份、改性沥青80~120份、增强剂10~20份、减水剂10~20份、水120~180份;所述细骨料包括膨胀蛭石和/或膨胀珍珠岩;所述细骨料的平均粒径为2~4mm。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透水沥青混凝土由于是通过改变粗细集料的配比,以实现较大的构造深度和连通孔隙,其力学性能往往依赖于集料骨架的强度和沥青砂浆的黏结作用,导致其力学性能不佳,强度较差,限制其使用范围,严重降低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力学强度不佳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10~15份沥青基料、混合集料15~20份、矿粉25~30份、水泥45~50份和增强填料10~15份,所述增强填料包括按质量比1:2~5混合的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先提高了沥青基料的组分含量,改善了沥青混凝土中通过沥青胶黏所具有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本申请采用了增强材料进行改性处理,通过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进行混合填充来增强改性。
一方面,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空隙率,空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聚酯纤维的填充,能进一步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的应变幅度,从而改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韧性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选用玄武岩纤维为改性材料,玄武岩纤维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并通过分散、搭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周围矿料的相对滑移,预防内部微裂纹扩张,对矿料骨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从而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填料还包括与玄武岩纤维等质量的多孔玻璃纤维,所述多孔玻璃纤维的孔隙率为45~55%,长径比为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还添加了多孔玻璃纤维进行改性,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进一步改善沥青混凝土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科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科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5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文教学用听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玻璃器皿制造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