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双向受力叠合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5219.1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张延年;叶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C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3011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双向 叠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双向受力叠合板,具有如下结构:两块混凝土双向受力预制板横向并拢,两端回弯钢筋一一对齐,两两对应的两端回弯钢筋均分别穿过环形钢筋;顶层横向钢筋横向置于混凝土双向受力预制板的纵向钢筋桁架,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桁架垂直。本发明无需特殊操作即可实现叠合板双向受力,现场整体式组装,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运输方便、成本低。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并且现场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果好。更主要的是,能够不用增加供需就实现双向受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双向受力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双向板一直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要处理各种不同形式的钢筋,很难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生产。因此需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以充分体现预制混凝土装配建筑的优势。双向板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往往很难实现,且不经济。
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薄板(厚5~8厘米)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楼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薄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这种叠合楼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由于现浇楼板不需支模,还有大块预制混凝土隔墙板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楼板跨度在8米以内,能广泛用于旅馆、办公楼、学校、住宅、医院、仓库、停车场、多层工业厂房等各种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薄板按叠合面的构造不同,可分为三类:①叠合面承受的剪应力较小,叠合面不设抗剪钢筋,但要求混凝土上表面粗糙、划毛或留一些结合洞。②叠合面承受的剪应力较大,薄板表面除要求粗糙划毛外,还要增设抗剪钢筋,钢筋直径和间距经计算确定。钢筋的形状有波形、螺旋形及点焊网片弯折成三角形断面的。③预制薄板上表面设有钢桁架 ,用以加强薄板施工时的刚度,减少薄板下面架设的支撑。
混凝土叠合楼板为叠合结构的一部分,是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叠合板在施工过程中,先在底部安放预制底板,它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起模板的作用,而后两部分混凝土形成整体来承受荷载。叠合楼板集现浇和预制的优点于一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楼板形式。
1)从受力上看,相对于全预制装配楼板而言,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在配置同样的预应力筋时,相对于全截面的荷载作用受拉边缘而言,在预制截面上建立的有效预应力较大,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抗裂性能。在同样抗裂性能的前提下,则可以节省预应力筋的用量。
2)从制作工艺上看,叠合楼板的主要受力部分在工厂制造,机械化程度高,易于保证质量,采用流水作业生产速度快,并且可以提前制作,不占工期,而且预制部分的模板可以重复使用。后浇混凝土以预制底板做模板,较全现浇楼板可以减少支模的工作量,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施工现场条件,提高施工效率,尤其是在高空作业或支模困难的条件下效果更是明显,并且工厂预制易于实现较复杂的截面形式的制作,对于开发构件承载潜力,降低结构自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大跨度叠合板还符合现代住宅楼盖的发展方向。
3)长期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采用叠合楼板可以取得十分明显的效益,采用高强度钢筋时,钢筋用量大大降低。采用空腹预制截面时,还可以节省混凝土用量,工期也相应的缩短,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增加了预制加工和运输吊装环节。
4)混凝土叠合楼板截面由预制和现浇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的工作性能依赖于新旧叠合面的抗剪性能,因此叠合面抗剪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见混凝土叠合楼板对施工技术含量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向使用单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双向受力叠合板,该叠合板无需特殊操作即可实现叠合板双向受力,现场整体式组装,生产工艺简单,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5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混凝土密肋保温墙板
- 下一篇:多重防水装饰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