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毒素提取及检测一体化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5042.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孙先佑;马驰宇;孔留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4;G01N1/40;G01N1/14;G01N21/27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张解翠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毒素 提取 检测 一体化 仪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毒素提取及检测一体化仪器,包括:安装箱体;安装箱体内设有第一安装板、运输支撑板、第二安装板、控制区分隔板、离心区分隔板、检测区分隔板和蠕动泵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有运输机构、绞碎工位、加液与取液工位和均质工位;控制区内设有用于对整个提取及检测过程进行控制的控制模块;离心区内设有用于在运输机构内的贝类样品的混合物中的提取出待测液的离心工位;检测区内设有用于检测离心工位提取出的待测液中的毒素种类和浓度的检测工位。全自动毒素提取及检测一体化仪器全自动化地完成贝类样品的绞碎、萃取、均质、离心、过滤及检测,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清洗功能,操作简单便捷,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样品前处理及毒素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全自动化完成样品前处理及毒素检测一体化的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海洋毒素首先在海洋植物中富集,一些海洋生物诸如贝类生物等则会因为摄食有毒植物而在体内积累毒素,如果人类误食了这些有毒生物,会引发中毒症状,危及人类生命健康。而实现对海洋生物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是防治海洋生物污染的有效手段。由于贝类毒素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复杂、专业性强,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耗时长、效率低,无法满足大批量的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毒素提取及检测一体化仪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毒素提取及检测一体化仪器,包括:安装箱体;安装箱体内设有第一安装板、运输支撑板、第二安装板、用于隔离出控制区的控制区分隔板、用于隔离出离心区的离心区分隔板、用于隔离出检测区的检测区分隔板和用于安装蠕动泵的蠕动泵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运输贝类样品的运输机构、用于绞碎运输机构内的贝类样品的绞碎工位、用于向运输机构内加液或取液以与贝类样品反应的加液与取液工位和用于对运输机构内的贝类样品进行均质搅拌的均质工位;控制区内设有用于对整个提取及检测过程进行控制的控制模块;离心区内设有用于在运输机构内的贝类样品的混合物中的提取出待测液的离心工位;检测区内设有用于检测离心工位提取出的待测液中的毒素种类和浓度的检测工位;蠕动泵安装板安装有用于提供萃取液的第一微型蠕动泵、用于吸取待测液的第二微型蠕动泵、用于将离心工位的待测液输入检测工位的第三微型蠕动泵、用于将反应试剂输入检测工位的第四微型蠕动泵和用于提供清洗液的第五微型蠕动泵。
进一步地,运输机构包括底盘舵机;底盘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底盘舵机通过底盘舵机舵盘与样品池底盘相连;样品池底盘中安置有薄膜式压敏传感器;薄膜式压敏传感器上可安置前处理样品池。
进一步地,前处理样品池底部设置有定位舌;样品池底盘设置有定位口;前处理样品池通过定位舌与定位口快速安装于样品池底盘。
进一步地,绞碎工位包括第一丝杠和第一光轴;第一丝杠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丝杠轴承和第二丝杠轴承连接于安装箱体;第一光轴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光轴轴承和第二光轴轴承连接于机壳左板;第一丝杠下部通过第一丝杠联轴器与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第一步进电机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一丝杠上安装有第一法兰螺母;第一法兰螺母连接有第一连接梁;第一连接梁通过第一限位孔套于第一光轴;第一连接梁末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支座;第一电机支座固连有第一直流减速电机和第一挡盖;第一挡盖连接有第一卧式轴承,且在第一挡盖的中心开有绞肉棒通孔;第一直流减速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绞碎联轴器,绞碎联轴器穿过第一卧式轴承内圈与绞肉棒通孔,且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流减速电机的电机轴和用于对贝类样品进行绞碎的绞肉棒。
进一步地,第一挡盖开有4个定位卡槽;运输机构设置有4个用于与定位卡槽相配合的定位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5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