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土壤基质的改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3687.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孔涛;孙溥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C05G3/8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丽萍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土壤 基质 改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土壤基质的改良方法,包括:通过机械平整矿山复垦区的土壤;在复垦区土壤表面挖若干深度为20‑25cm的沟,沟间距为35‑40cm;在沟内按照170‑180g/m2的量施加土壤改良剂;在土壤改良剂表层按照20‑25g/m2的量施加微生物菌剂;覆盖表土并在表土上播种植被。本发明通过在土壤中施加工业废弃物源改良剂和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增加矿山复垦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以达到改良土壤基质的目的,使矿山土壤实现生态绿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山土壤基质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煤炭开采对土地、植被、生态和人居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产生了大量的沉陷区及废弃地。虽然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时期较早,但目前我国的土地复垦率仍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煤炭开采量持续增加,开采对植被、土壤和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伤尤为严重。现阶段,矿山的环境治理问题已然变得十分严峻,就如何顺利解决矿山被过度破坏等问题,进一步达到我国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环境资源整治双赢的最终目标,成为了科学界最为迫切需要调查研究的课题。
煤矿排土场生态重建传统工程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复垦投资大、周期长、生态效果不稳定等,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把目光转向了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其演替是反映土壤性质和土壤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并与土壤中的物质转化、植被的生长和繁育密切相关。煤矿区固体废弃物生态重建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有益微生物可通过多方面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恢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接种优势,对复垦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与改良的一项生物措施。借助向新建植的植物接种微生物,在改善营养条件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同时,利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失去微生物活性的复垦区土壤重新建立和恢复土壤微生物体系,加速复垦地土壤的改良,加快自然土壤向农业土壤的转化进程,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缩短复垦周期。目前,微生物恢复技术所采用的土壤微生物有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丛枝菌根真菌等,但对土壤基质的改良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土壤基质的改良方法,能够有效增加矿山复垦区土壤中的有机质,以达到改良土壤基质的目的,使矿山土壤实现生态绿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矿山土壤基质的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机械平整矿山复垦区的土壤;
S2:在复垦区土壤表面挖若干深度为20-25cm的沟,沟间距为35-40cm;
S3:在沟内按照170-180g/m2的量施加土壤改良剂;
S4:在土壤改良剂表层按照20-25g/m2的量施加微生物菌剂;
S5:覆盖表土并在表土上播种植被。
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的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包括古龙酸母液50-80份、活性污泥120-170份、氯化铵5-8份、氯化钾8-10份、粉煤灰20-40份。
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的土壤改良剂按重量份包括古龙酸母液100-120份、活性污泥130-150份、氯化铵10-15份、氯化钾13-14份、粉煤灰50-70份。
可选的,所述S4步骤中的微生物菌剂包括长枝木霉菌、根瘤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其中长枝木霉菌:根瘤菌:巨大芽孢杆菌为1:1.5:2.5。
进一步的,所述长枝木霉菌为2.5g、根瘤菌为3.75g、巨大芽孢杆菌为6.25g。
进一步的,所述长枝木霉菌为1.5g、根瘤菌为2.25g、巨大芽孢杆菌为3.75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