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质中粗砂层衡盾泥泥膜护壁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3441.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伍军;李明佳;曾德恩;江化墙;邓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城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0;E21D9/12;B01F33/82;B01F35/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成龙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质中粗 砂层 衡盾泥泥膜 护壁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淤泥质中粗砂层衡盾泥泥膜护壁施工方法,属于地铁隧道护壁施工技术领域,其主要方案包括:通过搅拌设备对衡盾泥进行配置,将配置好的衡盾泥利用注浆系统从盾构机的前盾与中盾之间的预留孔向周圈注入,同时通过螺旋输送机置换输送出渣土;待置换完渣土后,驱动盾构机后退预定的距离,以在刀盘与掌子面之间形成容纳衡盾泥的预定空间;在形成预定空间后,将衡盾泥分多个梯级进行加压注入,以在预定空间内形成泥墙;在形成泥墙后,进行动态保压注入实验,继续维持预定的注入压力一段预定的时间,同时持续注入预定量的衡盾泥;连续进行多个阶梯的降压以达到开仓的压力值,利用螺旋输送机排出多余的渣土。本施工方法在使用时,能增强泥墙的防水效果,保证开仓作业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铁隧道护壁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淤泥质中粗砂层衡盾泥泥膜护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到盾构机,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当今行业技术的局限性,盾构机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会涉及到人工开仓检查、更换刀具以及维修刀盘等工序。
目前,在开仓换刀作业时,一般需要通过土仓隔板预留孔灌注衡盾泥,同时,利用千斤顶驱动盾构机后退预定的距离,使得灌注的衡盾泥粘附到隧道的内壁上以形成“泥墙”,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换刀操作。
针对上述情况,发明人发现在淤泥质中粗砂层中,地下水位一般较高,水压力较大,传统的衡盾泥形成的泥墙很容易出现松动与裂缝等情况,导致在换刀过程中易出现掌子面涌水、涌砂以及坍塌风险,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质中粗砂层衡盾泥泥膜护壁施工方法,能够增强泥墙的防水效果,不仅简化了工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开仓作业的安全。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淤泥质中粗砂层衡盾泥泥膜护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一:通过搅拌设备对衡盾泥进行配置,将配置好的衡盾泥利用注浆系统从盾构机的前盾与中盾之间的预留孔向周圈注入,同时通过螺旋输送机置换输送出渣土;
步骤二:待置换完渣土后,驱动盾构机后退预定的距离,以在刀盘与掌子面之间形成容纳衡盾泥的预定空间;
步骤三:在形成预定空间后,将衡盾泥分多个梯级进行加压注入,以在预定空间内形成泥墙;
步骤四:在形成泥墙后,进行动态保压注入实验,继续维持预定的注入压力一段预定的时间,同时持续注入预定量的衡盾泥;
步骤五:连续进行多个阶梯的降压以达到开仓的压力值,利用螺旋输送机排出多余的渣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输送机输送渣土,同时移动盾构机,使得在刀盘与掌子面之间形成容纳衡盾泥的预定空间,随即注入衡盾泥,从而可以在预定空间内形成泥墙,在形成泥墙之后进行的动态保压实验,可以进一步提高泥墙的稳固性,减少泥墙出现裂缝的情况,增加其防水效果,减少后续在开仓作业时出现涌水或坍塌的情况,保证了后续开仓作业的顺利进行。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 所述步骤二中盾构机的后退过程与衡盾泥注入同步进行,以实现盾构机边后退边注入衡盾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盾构机后退的同时进行衡盾泥的注入,一方面节约时间,可以提供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内部压力的稳定性,保证作业的安全性。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 所述步骤三中,衡盾泥加压注入的压力值从开始的1.8bar压至目标压力值的2.6-2.8bar,总共分四个梯次压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多个梯次进行衡盾泥的注入,使得泥墙的形成更加结实,从而可以保证泥墙的整体性与稳固性,进一步增加其防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城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城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